金鸡年话鸡(图)
鸡,是吉祥的象征(图片来源:Pexels)
2017年是黄历丁酉年,也就是中国传统生肖中的鸡年。因鸡与吉谐音,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鸡鸣日出,光明到来,驱邪纳吉,因此也享有黄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晋代郭璞《玄中记》云:“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是说东南有座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名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一只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棵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此外《山海经》中也记载了金鸡(天鸡)啼扶桑、日出扶桑的故事。
一、鸡的有关典故
鸡德,典出汉代《韩诗外传》:“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头上有冠,古人对冠很重视,冠象征着礼仪,古人以冠冕堂皇为礼,是文德;足后有距,走路昂首挺胸,矫健威武,是武德;百般呵护子女,不畏强敌,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黎明报晓,是信德。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体现了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故鸡有“德禽”之称,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鸡有许多雅号,如“烛夜”、“司晨”、“知时鸟”等。雄鸡司晨,古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365日,无论酷暑寒冬,还是晴风雨雪,每日早晨雄鸡准时啼鸣,从不懈怠、误时,唤醒人们,人们才开始了新的一天劳作、学习和生活。如古代文人把书房亦称为“鸡窗”,唐代罗隐写的“鸡窗夜静开书卷”,宋代范成大写的:“鸡窗夜可诵”,都描写出静悄悄的夜间,诗人闻鸡鸣而起读书的场景。
“闻鸡起舞”,这一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与刘琨年轻时就很有抱负,面对匈奴入侵、百姓流离,二人志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常常一起谈到深更半夜。一天清晨,大地一片沉静,突然一阵嘹亮的鸡鸣把祖逖从睡梦中惊醒,他忙叫醒身边的刘琨说:“你听,雄鸡在催我们起床了。”此时,天上还是满天星斗,万籁俱寂,只有微风送来阵阵凉意,两个人舞起长剑,每日在晨曦中苦练武艺,后来都成为晋朝能文能武的名将。他们少年立志、勤学苦练的精神融于“闻鸡起舞”一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二、鸡的象征意义
人们从鸡的特点中演绎、联想出它的象征意义,鸡不仅是德禽而又是祥禽。雄鸡守时报晓的美德,在人们心目中,它是诚实无欺、勤奋和守信的象征;还代表着新的一天到来,新的希望,一切都有一个新的开始;又代表不断完善,坚持不懈,是毅力和勇气的象征。
雄鸡报晓,意味着长夜过去,旭日东升;黑暗离去,光明到来,是天明、吉祥的象征。鸡也被古人称为“阳鸟”,说它有阳刚之气,能降妖、除祟、祛厄,因其报晓之时,在黑暗中兴妖作怪的鬼魅妖孽等无不闻声丧胆,四散逃匿。鸡也成为门画中辟邪镇妖的象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代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民间常用鸡形剪纸、图画、工艺品等祈福辟邪。
《西游记》中,孙悟空请昴日星君助战除妖的故事流传甚广:唐僧师徒取经途经西梁国时,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摄走了唐僧,三徒弟战败。孙悟空来到天上光明宫请昴日星君助战降妖,看到星君一身金缕、光华灿烂:“冠簪五岳金光彩,笏执山河玉色琼。袍挂七星云靉靆,腰围八极宝环明。叮当佩响如敲韵,迅速风声似摆铃。翠羽扇开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昴日星君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鸡,神职是“司晨啼晓”,他立即与孙悟空下界降妖。等孙悟空引诱蝎子精出洞来战,星君现出鸡形,对着妖精叫一声,妖精即时就现出原形,再叫一声,蝎子精即死于面前,随后除尽众妖,救出唐僧。有诗赞昴日星君:“花冠绣颈若团缨,爪硬距长目怒睛。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岂如凡鸟啼茅屋,本是天星显圣名。”
三、鸡在传统文化艺术中所蕴涵的寓意
鸡,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妙笔生花,多姿多彩。最早可从《诗经》中读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荡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依然坚持操守。
(一)诗词中的鸡
随后,鸡鸣之声不绝于耳,杜甫的“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形容鸡的品格,刘桢的“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形容鸡的勇毅。有的把鸡比作峨冠利爪的守信者:“守信催朝阳,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徐夤《鸡》);有的把鸡比作坚贞有先觉:“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李频《府试风雨闻鸡》)。
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与在《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皆塑造了一种“纯然古风”、质朴自然的理想境地,这里鸡亦成为一种和平、安宁的象征。人们对远离尘嚣的桃源很向往,唐代王维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篇散文以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写成《桃源行》,其中有:“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意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如诗如画。传达了一种生命乐顺天道、“复得返自然”的召唤。
诗仙李白写道:“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谢公指南北朝的谢灵运,他常栖身于五湖烟水云霞,寻仙访道,他的“谢公屐”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李白梦中穿着这种“谢公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些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随后诗人描写出天门打开,景象壮丽非凡,云中神仙纷至沓来,读之使人充满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二)鸡现身于隐逸诗与田园诗中
鸡亦常出现在隐逸诗中,抒写隐士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如唐代卢照邻称赞隐者山居的岁月如此清幽:“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山庄休沐》)宋代梅尧臣游鲁山时,欣赏着山中种种美景,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正不知这里是否有人家,此时听到了白云深处传来一声鸡鸣,于是在《鲁山山行》诗中最后写道:“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人家之所在,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令人遐想不已。
古代诗人描写田园风光时,有很多写鸡的。如杜甫写的“驱鸡上树木,如闻叩柴荆”,刘禹锡写的“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都把鸡与农家乐趣联系在一起。温庭筠有一次值新年刚过,夜宿商州城北板桥镇茅店,闻客店家雄鸡报晓,十分感慨,写就《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可闻,鸡啼可见,板桥霜印,印入心间,使人感受到冬季清晨清冽的寒气,创造了一幅游子辛劳的踏霜早行图。游子早行的景象、羁旅之人思乡的心境,也从唐代跨越千年,同样直接拨动了远方游子的心弦,每每读来令人感慨。
(三)鸡的象征寓意
鸡鸣亦昭示时间之可贵,生命之可珍,于志士乃惊心之警钟。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事竟成,惜时如金。陆游诗歌中也多有咏鸡之作,寄讬的是壮心不已的报国之志,如“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挺无复须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新买啼鸡》)。
“一日之计在于晨”,颜真卿在《劝学》中写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晚上在灯火下学到三更,五更鸡叫又早起学习,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光,劝勉人勤学,时不我待,莫虚度光阴,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三)鸡是绘画的题材
鸡也是画家们十分喜爱的题材。早在五六千年前,鸡的形像就出现在岩画和陶器上,随后又出现在青铜器上,如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汉代以后,逐渐出现了以鸡为题材的门画、年画、剪纸等。画家借用鸡的形像取谐音,与其他相关物像有机组合,有很多寓意。一只只鸡在画家笔下气象万千,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如年画《金鸡报晓》:很多图案中都是雄鸡和太阳一起出现,象征黎明到来;也有的是画一只雄鸡立于大石上作昂首挺胸状。《吉祥如意》:拿着如意的童子与一只雄鸡在一起。《紫气东来》:鸡与紫藤花,寓意紫气东来。《五子登科》:一只雄鸡引颈高唱,五只小雏鸡在旁聆听,寓意教五子。此外《鸡之五德》《闻鸡起舞》等亦常见于画端,其作品构思精巧,表现出画家的心灵感受,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雄鸡的气势、母鸡的慈爱和小鸡的活泼。
五代画家梅行思画的鸡栩栩如生,世人号称其艺为“梅家鸡”,如他画的《子母鸡图》;宋代黄筌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画的鸡翎毛耀辉、生气勃勃,如他画的《锦鸡图》;元代王渊画的《桃竹锦鸡图》,画法严谨又写实,画鸡的同时还造就出淡雅、宁静之意境。清代李觯画的《秋柳雄鸡图》中,以田园风景为衬托,以柳树、篱下菊花、公鸡为主题,并在画上题诗点出题意:“凉叶飘萧处士林,霜华不畏早寒侵。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诗画辉映,画出了雄鸡的英姿写出了它的气魄,表现出其特立独行、不媚世俗的高洁形像,这里鸡成为画家用来呼唤人间善良心性的媒介。
申去酉来,伴随着嘹亮的啼鸣,报晓的金鸡来了。在人们都渴望吉祥平安的今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