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图片来源:Pexels)
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后逐渐成为结拜兄弟的重要礼仪。
“八拜之交”典故出自于宋代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北宋名臣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分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来自于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冲着八个方位磕头: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礼,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讲的是八对古人朋友间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历史故事。
头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1、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由此衍生出来的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伯牙的音乐家,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倾听大海的涛声,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但是,尽管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伯牙曾担任晋国的上大夫。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不巧遇风浪,船不得不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面对清风明月,伯牙思绪万千,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正当他沉醉在优美琴声之时,猛然看到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
伯牙见他只是一个樵夫,便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个樵夫满腹才学,对他所弹的曲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令伯牙大为惊讶。伯牙又为樵夫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伯牙想着高山,弹了一曲,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却已与好友阴阳相隔,原来子期已在前几个月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伯牙也终不复鼓琴。后人感其事,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伴随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耳边。
2、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故事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
廉颇以勇猛善战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卑不亢地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有攻城掠地、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自己,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蔺相如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投奔与您,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虎狼般的秦王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又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我赵国,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3、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典出《后汉书・独行传》。陈重和雷义,二人在东汉顺帝永建、阳嘉年间(公元126~131年)因“品德高尚”闻达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人皆称“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鄱阳雷义在豫章郡一起研读《鲁诗》与《颜氏春秋》,两人非常友好。郡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其德才品行,推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郡守申请,张云未听其言。第二年,雷义也被推荐,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后来,陈重与雷义同时进京任尚书郎。雷义因代人受过,被免官。陈重见雷义如是,也称病告退。之后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七十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4、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在河南焦作山阳故城北面墙南与墙北两村之间,有一对土冢,世称“仁义冢”。《修武县志》上记载:“仁义冢在山阳城北半里,相传为汉时范巨卿、张元伯之墓,东冢微高,西冢微低,正中设石案一方,完整如初。”
范式,字巨卿,山阳人;张劭,字符伯,汝南人。张劭赴东都洛阳应举,在一家旅店中,无意中听到一个病人的呻吟,一打听原来是世代经商、同样前来应举的秀才范式,因染病卧床不起,无人理会。
张劭和范式虽然素昧平生,但张劭竭力相助,延医问药,待范式休养得无事了,两人却误了试期。范式说:“因我的病,有误足下功名,甚不自安。”张劭却说:“大丈夫以义气为重,功名富贵,乃微末耳。何误之有!”范式自此与张劭情如骨肉,结为兄弟,朝暮相随了半年。由于范式思乡欲归,相约一年后的重阳节,范式到张劭家相聚。
第二年重阳节这一天,张劭一早便洒扫草堂,催促母亲兄弟杀鸡设宴,自己整顿衣冠,在庄门处张望。然而一天眼看过去了,仍不见范式。母亲和兄弟再三劝张劭回去,但他执意不肯,说“范兄不至,吾誓不归”。
晚上,母亲和兄弟都睡了,张劭还在门外等候,大约到二更时分,看见范式隐约而来,不禁大喜曰:“小弟自早等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张劭赶忙要将范式迎接进家,范式忙说:“贤弟休忙,我已经不是阳间的人了。”
原来范张一别后,范式因溺身商贾,终日操劳买卖,一时把重阳相约之事忘了。直到日前邻居送上茱萸酒,才突然想起与张劭的鸡黍之约。但山阳、汝南相隔千里,非一日可到,这时范式忽然想起古人有云:“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能日行千里。”于是自刎而亡,魂驾阴风,来赴鸡黍之约。他在自杀前告诉妻子,一定要等张劭见了自己最后一面才能下葬。
张劭大恸不已,他把母亲讬付给弟弟侍奉,立刻起身赴山阳为范式送葬。安葬完毕,张劭掣刀在手,请求范妻将自己葬于范式坟旁一侧,然后自刎而死。
本州太守闻知,将此事表奏。明帝怜其信义深重,范巨卿、张元伯两生虽不登第,亦可褒赠,以励后人。范巨卿赐山阳伯,张元伯赐汝南伯。墓前建庙,号“信义之祠”,墓号“信义之墓”。旌表门闾,官给衣粮,以膳其子。巨卿子范纯绶,及第进士,官鸿胪寺卿。至今山阳古迹犹存,题咏极多。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