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间对吗?(图)

 2017-01-14 01: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间对吗?
一套新的思微:替子女收拾房间对吗?(网络图片)

断舍离不只是单纯的收纳术,或丢弃杂物的技巧而已,它其实是一套思考法。简言之,就是协助你判断“需要与不需要”的练习,透过反复操作的过程,它不只能帮你收纳房间,还能帮助你整理思绪,当然,也能用这套方法整理亲子关系。

当“断舍离”这三个字被重新解构和定义,我们透过“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舍”弃多余的杂物精简化,经由“断”与“舍”这两个动作,才能进入“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这个境界。

也就是透过思考:“要与什么物品一起生活?要断绝什么?该留下什么?该丢弃什么?”在脑海里反复做选择、下决定,最后悟出“离”,超脱了对物的执着人对自我的认同、自信、自尊心也将由此诞生。

不帮孩子整理房间,为什么能提升他的思考力?

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断绝不需要的物品。比如说,你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这项事物对自己而言“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是否舒服?”,综合理性与感性交互检证,不断做出选择,舍弃对自己而言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事物,另外一方面,留下需要、适合、舒服的事物。所以,断舍离正是借由一连串去芜存菁的过程,进行深层思考的收纳术。

换个角度来看,当“断舍离”公式套用到亲子关系中,则创造了沟通的管道,借由彼此的对话,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当你不再为孩子收拾房间,而是借由与他一起实践断舍离,询问对方将物品留下来的理由并提出建议,最后尊重他的意愿处理所有物,让他自主思考、选择、决定。在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无形中已为他锻炼脑力、强化心志,也孕育出个人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能避免亲子之间的摩擦,让你们的关系更亲近。

整理房间,等于在厘清思考

断舍离的第一步,就从整理开始。整理空间也等于整理思绪,空间清爽了,思绪会更加清晰,心灵同时也得到净化。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蕴含许多能充分锻炼思考能力的机会。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角是自己。以自我为基准来思考、选择、决定,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要)、觉得适合(适)、感到愉快(快)的事物。如此一来,就能锻炼出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你能够充分了解自己,以自我为主体整理出一套思考架构,你的判断、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长。

断舍离的重点不是丢,而是“当下的自己”

进行断舍离时有一点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有“这个还能用……”、“好可惜……”这些以物品为主的想法,也不要抱着“以前经常使用”、“未来可能用到”的念头,为过去和未来的自己设想,唯有当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主角。

以当下的自己为中心,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思考、选择、决定,不只房间变整齐了,个人的思考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一点无论是大人、小孩都适用。

替子女收拾房间,是父母忽略孩子想法的开始

话说回来,如何将断舍离运用在教养上呢?只要从断舍离出发,一步一步做到以下三件事:

断:断绝对孩子不需要的帮助。

舍: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

离:离开“不能没有我”的执着。

只要循序渐进的执行,不只能增进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彼此保有自己的空间,却又能建立亲密的关系。

首先,请牢牢记住一个原则:“只有本人才能做最终决定”。无论是什么东西,唯有物品的所有人才能决定,到底该如何处置。

多数父母已习惯无论任何事,都先替孩子做决定,主观的判断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甚至命令孩子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这绝对是大忌。因为这会使得孩子思考中断,并且习惯听命于父母,最后懒得思考,失去自主判断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出于好意,父母仍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买给孩子的东西,就是属于孩子的所有物,要让他们自己处置属于他们的物品。

你是否也对以下的场景感到熟悉?在帮孩子整理房间时,认为有些东西孩子已经用不到了,就自作主张的把它扔掉,结果孩子发现后立刻阻止你,甚至和你闹情绪,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实际上,父母眼中看来毫无用处、认定不需要的物品,对孩子而言可能是异常珍贵、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这是缘于价值观的不同,而当孩子能建立个人的价值观,就代表他能够自己判断、独立思考,这正是培养思考力的关键。

帮他整理房间,等于忽视孩子的自我意志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练习自主思考的机会,建议父母试着让孩子练习,决定自己的房间需要留下哪些物品。

世界上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即使是为孩子做决定,出发点也是为孩子好。不过,忽视孩子本身的意志、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加诸于孩子,说穿了这种行为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

协助孩子练习断舍离,也许一开始必须花费很多时间,但父母千万别急着给他建议,或认为“照着我说的比较快”就替他做决定,这样只会让孩子成为接受命令、不懂思考的机器人。

实际上,陪伴孩子凭借本身的力量去思考、挑战,并将从前的挫折转化为经验,对亲子来说都是难得可贵的成长过程。孩子也能透过断舍离,了解如何“替自己做决定”,学习适度的使用自主权。

思想灵活的小孩,都有善于包容的父母

即使父母能够做到不侵犯孩子的私人领域,但还是会忍不住抱怨:“实在无法忍受孩子的房间总是乱成一团。”尤其小孩的房间里,陈旧的漫画和杂志堆积如山,怎么看都是些垃圾。

但你可曾想过,对他们而言这些旧东西不是垃圾,反而是珍贵的宝物。

当父母踏进小孩的房间,比手画脚的下达命令:“这个明明就是垃圾,快丢掉!”擅自处理孩子的物品,就像个霸道的入侵者,恣意践踏孩子的王国,这只会让人想把父母赶出门外,对亲子关系也毫无帮助。

说到底,孩子的东西还是属于孩子的。父母本来就不该介入孩子跟物品之间的连结,这样也不会侵犯孩子的私人领域。

从断舍离训练他正确使用主导权

当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才是物品的所有者,就该把断舍离的主导权交给他,虽然孩子做的决定,从父母的角度不见得都能理解,但对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是重要的,只有自己最清楚。父母唯一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用包容的心,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要知道即使面对同样的物品,每个人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就像在职场上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会遇到拥有各种不同价值观的人,来自不同领域、国家、接受过不同文化洗礼的伙伴,唯有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对彼此产生正面的影响,激发出更好的结果。

若你能试着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观点,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看法与价值观,那么不管是在人生、生活、工作甚至教育上,面对各种不同的状况,都能更加灵活的应对。

在亲子关系上也一样,父母的身教和孩子紧密相连,树立良好的典范以身作则,并尊重、包容孩子的价值观,才能让孩子的思考力保持灵活的弹性,在各方面的表现更上层楼。

如何不破坏关系,而能让孩子主动整理房间?

有孩子的人一定都能了解,要他们自己动手整理房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以我为例,当我希望儿子整理房间时,也是花了一番功夫。我的儿子非常喜欢画画,他为了不丢掉那些作品,清出很多空间来保留那些画作。

作为父母,当然能了解那些作品对他的意义,实在很难对孩子说出:“你把那些画丢了吧。”但是,眼看著作品越来越多,房间变得越来越乱,实在很难放任他继续囤积下去……,想必许多家长都能体会我的为难。如果对他说:“把那些东西整理好,不要的就丢掉。”

他纵使知道这样堆下去也不是办法,但还是会为了保护心爱的作品,而忍不住反抗:“你别管,我全部都要留下来。”这样不但伤害亲子关系,更无法帮助他理性思考。

这种时刻不妨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试着问他:“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呢?”“……应该是这幅吧。”等他回答之后,你就可以接着说:“这幅的确很棒,但我觉得这一幅也不错。”像这样大力的夸奖孩子。

你可以透过这个过程诱使他自己做比较,渐渐转移孩子对心爱作品的执着,也能加速他决定的速度,帮助他告别那些再也用不到的物品。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设计孩子上钩,但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最糟的状况是,父母担心孩子犹豫不决会浪费许多时间,因此自作主张就把物品处理掉了。这不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更会在亲子关系上留下阴影。如果你还是对孩子房间的物品耿耿于怀,不妨换个角度想,小孩也不见得喜欢家里的每一样东西。

例如,我儿子小时候做的公鸡黏土作品,被我放在家里当装饰品。虽然怎么看都是稚气未脱的质朴作品,我却爱不释手。但对于已经成年的儿子来说,自己小时候的作品被母亲当成家里的摆饰,多少会觉得难为情,很想把它扔掉,只是他能包容的想:“就随老妈开心吧。”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也很努力在包容父母。

若你也像我一样,无法对问题视而不见,应该适时向孩子表达意见,并敦促孩子做决定。在孩子思考、选择、决定的过程中,扮演推手的角色,默默守护孩子,养成孩子独立自信的特质。当子女具备这些条件,父母也不需要再为他们操心了。

責任编辑: 古修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