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11月4日讯】中国的上市公司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显示出当前中国经济最为扭曲的一面,即整体“脱实向虚”。日前,官媒发文再次提到要警惕“脱实向虚”,这也是三周之内,官媒对此的第四次发声。原中国央行官员透露了实情,货币政策要有新考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76家上市公司发布出售房产的公告,其中有一些是为了保业绩,还有一些是为了保壳。
当其主业产生的收益不如炒房时,一切经济转型都是空谈。一方面,“炒房”带来了超高收益,诱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出来,流向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高涨,会进一步抬高租金以及其他成本,抑制整个经济体的创新发展动力。官媒对于警惕资金“脱实向虚”已经第四次发声。
其文章提到,如今投资的整体回报率出现下降,在此背景下资本容易“脱实向虚”,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此前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发文称,抑制房地产泡沫考验政府智慧。文章中提到了一种现象就是“脱实入虚”,指的是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资金并没有源源不断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金融市场。造成了经济增长并不亮丽的情况下,股市和楼市等却异常火热。
人民日报发文提出,如果资金大量涌向房地产行业,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出效应。没有足够的资金,实体经济难以创新发展,进而导致就业减少与收入降低。住房的本质功能还是居住,最终是靠不断聚集的人口作支撑。丧失了实体经济的吸聚效应,城市人口最终会外溢,楼市暴涨可能是一场虚假繁荣。像早年的鄂尔多斯,现在的东北地区的多数城市,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样的重创。
原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他媒体解释说:不可能同时既要保汇率,又要保外汇储备,还要搞开放。这或意味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还得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应对汇率的变化,那么其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新的平衡。
(观看更多中国内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