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始封于周成王时,第一代国君微子启是商纣的庶兄,子姓,定都于商丘。春秋初期,与周边的陈、蔡、许、曹等国家相比,宋是境域较大的国家。宋国承商朝之遗俗,国君的嗣位除了“父死子继”外,“兄终弟及”也是通行的方式。
公元前729年,第13任国君宣公因太子与夷年幼,临终前决定传位于弟和,和立,是为穆公。9年后,穆公病危,召来大司马孔父嘉说:“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并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送到郑国去,免得他干扰与夷即位。于是与夷成为宋国的第15代国君殇公。“殇”这个諡号,是因为与夷死于非命宋人给他定下的。
宋国内乱
华父督(?~前682年),又称华督,是宋国的太宰,孔父嘉做司马。有一次,宋国的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的妻子,他目迎她从对面走过来,又回头从后面盯着她走过去,说:“既美丽,又光彩动人。”
宋殇公即位以后,十年之中发生了十一次战争,百姓不能忍受。宋国与郑国连年交战,宋国战事屡屡不利。太宰华父督借着百姓不能忍受,就先宣传说:“这都是司马所造成的。”
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太宰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但他得不到宋殇公的支持,主政的大司马孔父嘉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华督对士兵们说:“孔司马主张用兵,殃民毒众。主君偏于信任,不从吾谏,三日之内,又要大举伐郑。宋国百姓何罪,受此劳苦!”饱经战争之苦的士兵们咬牙切齿,深感华督言之有理,于是在华督有计划的鼓动下,发生哗变。华督率领他们围攻毫无准备的孔父嘉。
华父督杀了孔父后,占有了他的妻子。
宋殇公发怒,华父督恐惧,就把殇公也杀死了。君子认为华父督心里早已没有国君,然后才产生这种罪恶行动,所以《春秋》先记载“弑其君”。
鲁桓公和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但由于接受了贿赂的缘故,便承认了建立华氏政权。
华父督把庄公从郑国召回而立他为国君,以此亲近郑国。同时又把郜国的大鼎送给桓公,对齐、陈、郑诸国也都馈送财礼,所以华父督就当了宋公的宰相。
臧哀伯谏阻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夏季,四月,桓公从宋国取来了郜国的大鼎。初九日,把大鼎安放在太庙里。臧哀伯谏阻说:“作为百姓的君主,要发扬道德而阻塞邪恶,以为百官的表率,即使这样,仍然担心有所失误,所以显扬美德以示范于子孙。因此太庙用茅草盖屋顶,祭天之车用蒲草席铺垫,肉汁不加调料,主食不吃舂过两次的米,这是为了表示节俭。礼服、礼帽、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鞋子、横簪、瑱绳、冠系、冠布,都各有规定,用来表示衣冠制度。玉垫、佩巾、刀鞘、鞘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鞅,各级多少不同,用来表示各个等级规定的数量。画火、画龙、绣黼、绣黻,这都是为了表示文饰。五种颜色绘出各种形象,这都是为了表示色彩。锡铃、鸾铃、衡铃、旗铃,这都是为了表示声音。画有日、月、星的旌旗,这是为了表示明亮。
“行为的准则应当节俭而有制度,增减也有一定的数量,用文饰、色彩来记录它,用声音、明亮来发扬它,以此向文武百官作明显的表示。百官才有警戒和畏惧,不敢违反纪律。”
“现在废除道德而树立邪恶,把人家贿赂来的器物放在太庙里,公然展示给百官看,百官也模仿这种行为,还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衰败,由于官吏的邪恶。官吏的失德,由于受宠又公开贿赂。郜鼎放在太庙里,彰明较着地受纳贿赂,还有更甚的吗?周武王打败商朝,把九鼎运到洛邑,当时的义士还有人认为他不对,更何况把显然违法叛乱的贿赂器物放在太庙里,这又该如何办?”桓公不听。
周朝的内使听说了这件事,说:“臧孙达的后代在鲁国可能长享禄位吧!国君违背礼制,他没有忘记以道德来劝阻。”
宋国太宰
华父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色胆包天的宰相。他造舆论嫁民怨于人,杀同僚,夺其妻,杀君,行贿,可谓五毒俱全。但在贿赂的作用下,依然坐稳了宋国太宰的位子。
公子冯终于再次踏上了宋国的土地,十年前离开的时候,是一位落难公子;回来的时候,却身为国君。公子冯继位了,史称宋庄公,他回国后首先要感激的就是故交华督。
前682年,南宫万杀死宋闵公(宋庄公之子),太宰华督一起被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