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云中君】大明雄师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图)

 2016-06-07 06: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大明忠臣袁崇焕塑像。(网络图片)

袁崇焕(1584~1630)字符素,号自如,广东东莞石碣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他自幼胸怀大志,最关注的是当时并不为明朝君臣重视的辽东边防,当时由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兵已经开始崛起,八旗劲旅数次攻击明朝,逐渐成为明王朝在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

然而,当时的明朝,上至皇帝,下到群臣仍然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袁崇焕虽是一介寒士,却从小关注边疆战事。他熟读兵书,精于布阵之道,立志未来能在边疆为国家尽忠效力。在做了邵武知县之后,尽管福建远离辽东,袁崇焕仍然经常地在日常政务之余,找来曾经在辽东边镇当过兵的退伍兵将了解一些辽东边境的具体情况。他38岁之前从未到过辽东,却对边地的地势、战事、人事了如指掌。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在辽东的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人守辽土组建关宁铁骑 宁远破金兵气死努尔哈赤

明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朝见明熹宗皇帝朱由校,向朝廷提出了许多靖边之策,受到明熹宗的赏识,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掌管策应辽东的防务。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东边境的实际情况,袁崇焕曾冒着被后金军队俘虏的危险,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外考察了十几天。经过这十几天的考察,袁崇焕更加加深了对辽东防务的了解。后来,辽东边事告急,袁崇焕自告奋勇要前往辽东前线。他被任命为兵部佥事,专门负责关外的军事活动,从此,袁崇焕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身负重任的袁崇焕来到山海关以后,马上到各个城口实地考察。寻找防务上的漏洞,按照实地调查的结果重新布置防务。要守住山海关,就必须固守关外的宁远新城。宁远同山海关相互依托缺一不可。所以,他上任之后,就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修筑宁远城。在他的精心修筑下,宁远成为山海关外的最坚固的一座军事重镇。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南方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辽东民风剽悍,多对后金有世仇家恨,痛之入骨,而且辽人多善骑马。因此,袁崇焕在十多万辽民中挑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着力栽培满桂、祖大寿等一大批出生在辽东的将领。于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主张:一、用辽人守辽土;二、屯田,以辽土养军队;三、以守为主,等待机会再出击。

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十三万人进攻宁远。自称三十万人,兵临城下令袁崇焕投降。袁崇焕率领守军据城死战,战士们个个奋勇上前,百姓们也纷纷上城头帮忙,守军使用红衣大炮猛烈轰击八旗军,使得善于骑射、长于野战的八旗劲旅被阻于城垣之外,攻城不得。数轮攻击后,兵将伤亡十分惨重,许多兵将死于明军炮火之下,连八旗统帅努尔哈赤本人也被红衣大炮击伤。努尔哈赤自以十三副铠甲含恨起兵以来,戎马生涯四十四载,大战小战无数,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未遭受过如此之败。

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统领的明军虽然取胜,但是由于孤军奋战,也是元气大伤。为了争取军队的休整时间,也为了试探后金的意图,袁崇焕私下派出使节去吊唁努尔哈赤,还向努尔哈赤说“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又经袁崇焕所派的使者这么一气,很快便郁闷而死,终年68岁。

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这就是所谓的兵贵神速,关宁铁骑的战马不是从宁远城附近挑选的,而是专门的蒙古马。虽然蒙古马体形不大,但是身躯粗壮,四肢有力,生命力极强。8小时可奔袭100公里,极限速度1分钟800米。如此优秀的马匹配合三眼火铳,让关宁铁骑鲜有对手。

袁崇焕立军威擅杀毛文龙 范文程离间计惹怒明思宗

明天启七年,熹宗皇帝病死,他的弟弟朱由检登基作了皇帝,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后,十分重视辽东的战事。为了实现收复辽东的梦想,他重用这时被阉党压抑罢官在家的袁崇焕,授以兵部尚书的重任,督师蓟辽。袁崇焕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整顿军纪,在整顿的过程中,他发现皮岛守将毛文龙竟敢私自贩运军粮,简直是目无军纪,为了严肃军纪。袁崇焕未经朝廷批准,就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崇祯皇帝本想处置袁崇焕,但是由于辽东防务无人可派,只好先隐忍不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秋天,后金新继位的皇太极率领大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万的后金兵如潮水般向长城涌去。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几乎立刻土崩瓦解,当年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由济尔哈朗与岳托指挥的右翼4旗军与右翼科尔沁蒙古军突破大安口入塞,半日间就歼灭明军5营。阿巴泰与阿济格指挥的左翼4旗军和左翼科尔沁蒙古军破龙井关入塞,斩明副将易爱。10月27日,皇太极亲自统领的主力军克红山口入塞。30日,后金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

袁崇焕得到京师危急的消息后,马上带兵千里飞驰回京支援。由于昼夜奔驰,关宁铁骑的步兵被远远丢在后面,甚至最精锐的九千骑兵中也有四千人掉了队,只剩下五千和他一起赶到了北京。袁崇焕到达北京城外之后马上与山海关总兵满桂合力在北京城外各门狙击后金军。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明朝各地勤王军马日益逼近北京,形势渐渐逆转,开始有利于明军。

袁崇焕是后金的一个心腹大患,为了除掉他,皇太极采用了范文程的计策,离间崇祯和袁崇焕。他们伪造了袁崇焕与皇太极书信,并让人冒充袁崇焕的使者,向皇太极邀功,还故意让俘获的太监听见,然后故意放回这个太监。崇祯本来就已经对袁崇焕产生怀疑,此时在经太监这么一说,更是对袁崇焕是汉奸深信不疑。同时,后金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也用了计策。他们用袁崇焕部下用过的箭矢射伤满桂。满桂回城后发现上面刻有袁崇焕所部之记号。满桂原本就与袁崇焕有点过节,如今发现袁崇焕竟然在联手对付外敌的时候暗算自己,因此勃然大怒,便以箭矢和身上伤口为证,进宫找崇祯告了御状。两下里一对,崇祯帝果然中了计。认为是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引兵入关的。遂决心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当时后金所入隘口乃蓟州太守刘策所辖,而袁崇焕一得到消息立刻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而都人突然遭到兵灾,谣言纷起,通说袁崇焕纵敌拥兵。而大臣也因为从前和议的事情,称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此外,清军设反间计,传闻袁崇焕与清军定有密约,并纵放捉获的宦官听闻后遣返回明廷去。其宦官告诉崇祯皇帝,加重了崇祯皇帝的疑心。

同年十二月,崇祯皇帝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入殿质证,袁崇焕不能对证,崇祯皇帝于是下诏逮捕袁崇焕入锦衣狱。袁崇焕蒙冤下狱之后,朝中群臣大都知他冤枉。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来光都上疏解救。总兵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之“罪”。袁崇焕的部属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意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崇祯一概不准。祖大寿战栗失措之余,无奈带兵返回山海关。

此后满桂被崇祯帝拜为武经略,赐尚方剑,指挥来援各部。而当时已经退到良乡的皇太极听闻袁崇焕下狱之后,亲帅大军再次进逼京城,在芦沟桥尽歼明副将申甫所部7000余人。崇祯皇帝要求满桂出兵对敌,满桂则以“敌劲援寡,未可轻战”为由,坚持防守。然而在多次催促下,同月十五日满桂不得已率领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诸大将,移营永定门外二里,12月17日,后金军与明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四总兵部40000人大战于永定门外。明军尽溃,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俘。

12月27日,后金军在蓟州全歼来援的明山海关军5000人。12月29日,贝勒杜度在遵化击破明骑兵5000,斩副将一员。崇祯3年正月初四,后金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降。正月22日,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唯一能够与鞑子一战的就剩下关宁铁骑了,而祖大寿此刻仍然拒绝奉旨入京勤王。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陈述利害,关宁大军方才进关。关宁军的回师入关使整个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皇太极看到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3月2日取道冷口关出塞。作为插在关内的一个楔子,他留下了由堂兄二贝勒阿敏指挥的重兵守卫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令他极为吃惊与震怒的是,他刚回盛京不久,阿敏就跟着回来了——祖大寿指挥的关宁铁骑从5月9日开始,在数日之内将阿敏军全部击溃,尽复关内四城,史称“遵永大捷”。皇太极大怒之下,将阿敏幽禁,其他守备将领也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在城外激战的这几个月里,崇祯皇帝不敢动狱中的袁崇焕,害怕引起兵变,可是心里恨袁崇焕入骨。等后金军队刚一退去,他就以“通敌叛国”的大罪判袁崇焕凌迟处死。1630年(明崇祯三年)中秋节后的一天,袁崇焕被执行“凌迟”。不明就里的百姓们将袁将军当成叛国的恶人,或辱骂、或击打,甚至还用剪刀戳、用牙齿咬他的身体。很多人花钱向刽子手购买从袁将军身上割下的肉和内脏,一边吞食,一边痛骂。史料这样记载着:“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行刑完毕时,袁将军只剩下一副血淋淋的骨架和一颗头颅。崇祯皇帝命将其首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儆效尤。袁崇焕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在狱中,袁崇焕曾做《狱中对月》一诗。内容如下:

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

当年驰万马,半夜出长城。

锋镝曾求死,囹圄敢望生。

心中无限事,宵柝击来惊。

另有一首《刑前遗言》,内容如下: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袁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认为袁通敌,恨之入骨。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的将领们愤怒的呼喊著“袁督师都被杀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而远离京城。被时人评价为“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的“自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和关宁铁骑此后一步步的被分化瓦解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军,如左良玉、曹文诏、刘泽清,一部分战死在抗清(后金)的战场上,如何可纲、曹变蛟、黄得功,剩下的将领们则投降了清朝,成为满清入关的急先锋,如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袁崇焕死后,其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围,十月间祖大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为满清去取锦州,但一到锦州,立即就守城,此后皇太极派大将几次进攻都打不下来。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锦州、攻宁远,都无功而退。直到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兵大军再围锦州,整整围攻一年,到第二年三月,先击溃了洪承畴十四万大军,祖大寿粮尽援绝,又再投降。祖大寿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始终不曾为满清打过一仗,可能他是学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宗旨,满清也没有再封他任何官职。比之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战死沙场的将官,祖大寿有所不如,但其节操远胜于其余的那些降清大将。

尽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论是在哪个阵营,关宁铁骑的将领们都显示出自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不断被稀释和削弱的关宁铁骑则始终是最优秀的军队。直到清康熙20年(1681)三藩之乱被平息,袁崇焕所培育出的这支大明雄师的最后一丝血脉才告消失。

袁崇焕死后,其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清高宗下诏为袁崇焕平反。


来源:看中国专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