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复辟的策动者张勋(图)
张勋像。(网络图片)
民国自1912年成立,开共和而代皇权,但至1917年的五年之间,却戏剧性的出现了两位皇帝。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其中之一的袁世凯,今天我们不是要介绍宣统,而是直接导演那场复辟的“辫帅”张勋。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在一众北洋军阀中绝对是特立独行的。
张勋,原名张和,字少轩,号松寿老人,1854年生于江西省奉新县。张勋是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位列北洋二十四上将之一的定武上将军。1884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得到皇家的恩宠,逐步升官,在军中的声望也上升。清末时曾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袁世凯逼退清帝逊位,孙中山建立共和后,张勋却和其他北洋军阀不同,他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他的军队则被称为“辫子军”。1913年奉命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继而逃到天津租界地区并一直寓居天津,逝世后谥号忠武。
提起张勋,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丁巳复辟”,这是张勋最为人诟病和饱受争议之处。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对德宣战问题上产生矛盾,继而引发“府院之争”。黎元洪和段祺瑞争相拉拢时任长江巡阅使的张勋,而张勋却另有打算。张勋一生效忠清室,常对人说:“我在前清受恩深重”,所以建立共和后,也一直未剪掉辫子,以示对清朝皇室的拥护。1917年6月,其以调停之名率军进京,并秘密将康有为请来共襄壮举。并通过溥仪的两位老师梁鼎芬、陈宝琛觐见了溥仪,随后他加紧部署,并相继“请”来京津临时警备总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陈光远,以及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湖等人,将自己策划的复辟想法告诉了他们,王、江、陈、吴四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心惊肉跳,默默不语,只有北洋之龙王士珍数度询问并陈明厉害,但张勋心意已决,无奈之下众人只好跟从。7月1日凌晨3时左右,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师傅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一干人等。张勋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奏请复辟。复辟后,张勋将大总统黎元洪赶下了台,但是很快段祺瑞便在天津发表讨张的通电和檄文,组织起讨逆军,自任讨逆军总司令,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5日正式开战,12日拂晓攻进北京城内。“辫子兵”一触即溃,在讨逆军的两路夹攻下,逃的逃、叛的叛,只有张勋府邸周围的辫子军顽强抵抗,战斗激烈。最后段祺瑞下令炮轰张勋府邸,但只许一发实弹,其余为虚弹恐吓,“辫帅”张勋满怀被段祺瑞利用、出卖的怨恨,仓皇逃到荷兰使馆躲藏起来。当日,只做了12天“北京皇帝”的溥仪再次宣布退位。14日,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担任国务总理,掌握了政府实权。段祺瑞政府虽然做了一下表面文章,对张勋发了通缉令,但因张勋手里捏着他和督军团同意复辟的把柄,所以一直没有缉拿的行动。1918年3月,北京国民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衲首和辫帅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张勋此后一直蛰居津门德租界6号寓所。
在这个事件中还有两件轶事,其一是张勋的元配夫人曹琴曾屡次劝他拥护共和。当察觉张勋集合杨度、康有为、万绳轼等主张帝制的人,加紧复辟活动后,又多次劝阻张勋,但矢志效忠大清的张勋一概置之不理。据1918年上海文艺编唐朝社出版的《复辟始末记》记载,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时,曹氏又随行入京劝谏。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常密谋到深夜,曹氏名虽敬之,实则监听之。后曹氏率其子女宠妾跪地哭求其即返徐州,但遭张勋斥责。至此,曹氏知张勋之意无法逆转,于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张肇,持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孙中山先生,一方面以此举支持国民革命,另一方面为张勋铤而走险的行为及子孙后代留条后路。其二则是复辟的重要参与者康有为在张勋复辟失败后曾有诗曰:“围城惨淡睹龙争,蝉嘇声中听炮声。诸帅射王敢传檄,群僚卖友竟称兵,晋阳兴甲何名义?张柬无谋召丧倾。信义云亡人道绝,龙祣收影涕沾缨”。政治态度虽有问题,但诗却不错,将复杂曲折的复辟经历简练地交代了出来。
张勋的晚年在天津渡过,其对自己的复辟言行并无任何反思或悔改之意。其实这也难怪,处在他自己的角度,他所作所为是一种忠君爱国的体现,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远去。晚年的张勋仍旧是清朝遗老的打扮,他不再过问政治,转为经商,其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据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元之多。1923年8月2日,69岁的张勋病故于天津英租界张宅,功过任后人评说,都与他再无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