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楼市危机前的疯狂 看完这些就明白了(图)

作者:李正鑫  2016-03-18 09:4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股灾还历历在目,现在更高的杠杆正在作用于楼市。(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3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当前中国房地产到底有多火爆,从财政部的数据就可见一斑,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出现了大幅增长。去年因高杠杆引发的股灾还历历在目,现在更高的杠杆正在作用于楼市,对此官方表态正在排查。楼市去库存成为中共政府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不仅如此,非住宅地产去库存的问题更难破解。

房地产火爆带动中共政府税收大幅增长

在1-2月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和销售数据大幅提升后,中共政府税收相关数据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财政部数据显示,1-2月房地产营业税1160亿元,增长20.2%;房地产企业所得税652亿元,增长14%;房产税337亿元,同比增长12.7%。而2015年全年,房地产营业税增长8.5%;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下降3%,去年的房产税收入情况财政部未发布。

此外,与房地产相关的地方税收也同样大幅增长:契税587亿元,同比增长8%;土地增值税693亿元,同比增长15.4%;耕地占用税178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土地使用税341亿元,同比增长5%;房产税337亿元,同比增长12.7%。

财税专家表示,房地产营业税主要反映楼市销售环节的情况,超过两成的增幅印证了开年后以一二线城市为代表的楼市成交热。

据悉,对于当前火爆的楼市,住建部已经要求北上深等几个大城市对房价变化等情况实行“每日一报”。并且北京、深圳和广州已经严令禁止“首付贷”。

楼市超高杠杆正是危机前奏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永远是中国百姓绕不开的话题。对于许多囊中羞涩的购房者来说,“首付贷”这种新兴的金融产品无疑解决了燃眉之急。所谓“首付贷”,是指在购房者首付金额不足时,房屋中介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

这也加大了楼市里的杠杆。按照目前上海购买首套房最低30%的首付计算,购房的杠杆比例是3∶10,在此基础上如果通过首付贷减少一半的首付,那么购房的杠杆比例将放大为3∶20。中国大陆《房天下理财》网的数据显示,首付贷是其推出的贷款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已经有接近20万人投资,贷款数额不设限度。

除此之外,中介垫资等影子银行层出不穷,加剧了楼市中的杠杆波动。

据《证券日报》报导,人人聚财CEO许建文亦认同“首付贷”存在风险。“首付两成相当于5倍杠杆,再加上‘首付贷’相当于让楼市杠杆变成10倍、20倍,而且还款周期还长。日本、美国都经历过高杠杆、高房价的阶段,最终元气大伤”。

这远远高于去年股市顶峰时期场外配资的数额,因此风险更大。彼时,中国股市杠杆率达到20%,去杠杆的过程中爆发了股灾,一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哀鸿遍野,沪深两市数十万亿市值蒸发。

官方对楼市杠杆表态 非住宅地产困境更难破解

目前政策收紧,中国各地排查力度加大,中共政府已经警惕房地产领域的杠杆以及潜藏的风险,对于价格大幅上涨的城市,叠加金融杠杆丰富的区域,是需要挤出价格泡沫的。

日前,在中国央行对外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对首付贷问题明确表态,商业银行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客户的首付不能是借的;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则表示,央行对首付贷态度非常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自办的金融业务没有取得相应资质,是违法从事金融业务,而且还存在自我融资、自我担保、搞资金池的现象。

楼市去库存成为中共政府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200个城市出台去库存措施。然而,当前房地产库存分布于住宅、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种业态,即整个房地产各业态去库存压力同样巨大。

中共党媒《人民网》3月17日报导,在多省市调查发现,不少城市商业项目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还在以各种名义圈地搞开发,导致在建项目、待建项目严重过剩的现象依然屡禁不绝。例如,截至2015年底,上海大虹桥核心商务区库存高达66.4万平方米,绝大多数项目的入住率尚不足三成,去库存周期达36.72个月。

视频:中国楼市危机前的疯狂 看完这些就明白了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