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或精髓(图)
中华民族是“道德民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唯此为大的“德”文化
中华民族对道德的认同、重视,广泛而又深刻,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
祖先传道德。《易经》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进行了系统而规范的概括和总结,正式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内涵和“道德”文化,加上儒家、道家和佛家等的“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数千年传承不断,一脉相承到今天。
家家讲道德。组成家庭者,“道德”,如“相亲”,女求男条件是“德才”,即有德有才;男求女条件多“贤淑”,即贤德和漂亮;要“明媒正娶”,即名正言顺合道德;支撑家庭者,“道德”,如有德行之父母、子女,以德性为基础的相亲相爱、互亲互爱等;维系家庭者,“道德”,如爱情、亲情、情感、诚实、品性等;延续家庭者,“道德”,代代相传、代代传承,必有道德内涵,不管大家、小家、富有或贫寒,无不希求其子女、子孙重德行,有操守,即使“恶人”也不例外。
人人言道德。最为赞美的话:品质好、德行好、有道德等;最为恶毒的话:缺德、损德、无德、必遭报应等。
道德,国家民族的核心
中华民族历史的历代统治者多重视道德,并作为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子孙承道德。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文革”之前)。
民族文化之魂:中华民族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大到国家、社会,莫不讲究道德,是中华民族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文化基因”,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明的“神韵”,比如:做人,讲究品德的美;做事,讲究协调的美;建筑,讲究对称的美;艺术,讲究和谐的美;文化,讲究高雅的美;交往,讲究守诚的美;家庭,讲究和睦的美;社会,讲究和谐的美;追求,公平正义的美;向往,和谐社会的美等。就连小至“八方桌”、“太师椅”等家用器物,大到象征国家或政权的“鼎”等,莫不如此,讲究的是端庄、稳定、协调、持重的美。所以,中华民族已打下了数千年深深的道德烙印,流淌在历朝历代中国人的血液中,弃之便已不是中华民族或中国人,就是“异化”或“变异”!中国的“中”字,无论字形或字义,莫不体现“中正”、“中道”、“均衡”等之内涵。所以,道德乃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文化之魂,或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及精髓!
认知误区
当前,对中华民族“道德”认知上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中华民族“道德”,即为“中庸之道”。
误区之二,“中庸之道”等同于《易经》的“中道”或“中正之道”。
误区之三,中华民族“道德”为“封建道德”,乃“封建糟粕”。
中华民族“道德”的真正内涵
道,即规律,是关于“基本规律”和“现实规律”的总称。基本规律,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共同特征即“阴阳平衡律”,前面已有专门篇章对该规律做了充分的解读;德,即德行、品性,或行为规范,是关于做人的原则或共同的行为规范,这在对于“易理”的实践部分即64卦的解析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所以,简言之,“道德”就是关于做人和做事的“原则”。本文则通过“卦理”再对道德做进一步地解读,以加深理解和认知。
卦理
《易经》64卦特别重视和强调“居中持正”,即每一卦的上下中位“九五”、“六二”的阴阳“位正”与“位不正”的问题,而且64卦从始到终,一以贯之。
先说“居中持正”之“居中”(或“中正之道”、“中正”、“中道”等):
“居中”——在64卦中乃体现为:天、地、君、王、父、母等“至尊”、“至重”之位。所以,“居中”乃关乎天地间之大道,即与同为卦中所揭示的“中道”、“中正”、“中正之道”,意义相同。
“中”:居中、中心、中间、中位,即平衡、均衡、均等、协调、和谐等之意;又由于64卦十分强调“阴阳相应”、“阴阳不相应”、“阴阳位正”、“阴阳位错”等“阴阳”问题;而64卦中的“泰卦”、“否卦”、“小过卦”等,就是专门讲阴阳平衡、失衡、适度、过度等关于阴阳平衡关系问题的。所以,“居中”或“中道”、“中正之道”,即“道”之内涵,就是关于“阴阳平衡”的规律性问题,即:“阴阳平衡规律”。平衡规律,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共同运动发展属性,或共同的规律,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平衡规律,又可称之为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
“平衡规律”可延伸为:用于价值观念上,则为公正、公道、公平、正义,即公平正义;用于事物状态,则为均衡、均等、协调、匀称、对称、平等、平稳、和平、规矩、方圆等;用于发展形态,则为平衡、协调、和谐,适度、适当、和合、民主、协商、沟通、名正言顺、平衡和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
所以,64卦既证明了“道”、“中道”,即“阴阳平衡律”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其自身符合事物基本规律的科学性。
世界万事万物的平衡
平衡则谐,则吉、则利;失衡失谐,则凶、则害。所以,失衡就要复归于平衡!
即:平衡——失衡——调整——平衡——
再谈“居中持正”之“持正”(或“阴阳相应”、“位正”、“正位”等):
“持正”——与“居中”相联系,在64卦中二者紧密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强调“居中”必同时强调“持正”,因而“持正”几乎就是专门为“居中”而设。所以,如果“居中”为道的话,那么“持正”是否就是德呢?
“正”,有正确、正当、正义、正道之意。特别是,64卦中:强调“阴阳相近、相亲”,则为“情”;强调“阴阳相应”,则为“义”;强调“尊位”、“持正”、“不持正”,则为“礼”;强调“位正”、“位错”,则为“谦”与“诚”等。而且,64卦有专门讲重情重义的“家人卦”、讲礼节礼仪的“贲卦”、讲谦虚谨慎的“谦卦”、讲诚信的“中孚卦”、专门讲善的“损卦”与“益卦”、更有专门讲道德的“恒卦”等。
德之内涵
所以,“正”,即德;“持正”,即有德及德行之意。故根据64卦,德之内涵可概括为:“重情重义、礼节礼仪、谦虚谨慎、正直善良、持诚守信”,可简化为:情义、礼节、礼仪、谦虚、谨慎、正直、善良、诚信。具体则为:
情义——情:情感、亲情、爱情、友情、友爱等。可延伸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真、善、美、爱等。义:忠义、道义、仗义、义气等。可延伸为:忠贞、守道、操守、适宜、合宜、进取、向上等。
礼节——即:礼节礼貌、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尊师重教、文明有礼等。可延伸为:秩序、法律、礼节、礼貌、文化、文明等。
礼仪——即: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礼节等。可延伸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团结友好、彬彬有礼等。
谦虚——即:虚心、谦逊、谦和、谦谦君子等。可延伸为:谦让、虔诚、忍让、包容、隐忍、低调、不张扬等。
谨慎——即:谨言慎行、自警、自励、自勉、慎重等。可延伸为: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循规蹈矩、不麻痺大意等。
正直——即:正当、正道、秉公、秉正、秉直、率真、直率等。可延伸为:坚守正道、遵循规律、坚持真理、坚定信念、是非鲜明、不屈不挠等。
善良——善人、善事、善心、善行、善性、好人、人品、品质等。可延伸为:重人品、重德性(行)、乐施好善、积德行善、善人善己、善己善人等。
诚信——即:真诚、真实、诚实、守信等。可延伸为:不欺、不骗、不谎、不虚、不假,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等。诚信,是64卦中强调最多的内容之一。
故,“居中持正”即为“道德”。
总论
综上所述:
“道德”是“平衡规律+重情重义、礼节礼仪、谦虚谨慎、正直善良、持诚守信”。
道,亦为“现实规律”,是“现实规律”与“基本规律”的统称。所谓“现实规律”,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根据“平衡规律”而归纳、总结、概括出的“规律性”现象。现实规律受制于平衡规律,如市场规律、价值规律、教育规律、成长规律、饮食规律、运动规律等。故,道即规律,是关于如何正确做事的。
德,乃人类社会所独有,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原则。也许有人会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思维,然动物也有简单思维,如俄罗斯牧羊犬具有九岁普通儿童的思维能力;也有人会说是会使用工具,然而有些动物也会使用简单工具等。因此,只有“德”行才是动物所不具备的,是古老的中华易经专门为本民族所制定的规范和原则,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实践的总结,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中国人的身体力行,充分证明了其伟大、不朽和光辉,且具有人类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堪为真正的人类普世价值!试想:假如没有了德行或操守,即易经之“德”,或管子概括的“礼义廉耻”,还何以为人?道德沦丧,人性也即泯灭!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人。故,“德”即德行或操守,就是关于如何正确做人的。
如何正确做事、正确做人,就是“道德”。
即:遵从规律,按平衡规律办事,注重做人的原则。
所以,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道德”二字不可分割,二者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内涵,又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无道即无德,无德即难以为道,循道必须守德,守德必须合道。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保证,有德者即为有道德,无德、缺德、失德者,即为无道德。
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的“道德”,绝非“中庸之道”!
中华民族的“道德”,绝非“封建糟粕”!
中华民族的“道德”,绝非“民族局限”!
中华民族六千年道德发展的“三大阶段”:
初始并形成阶段——周朝以前。即伏羲观天象、画八卦及之后的民族探索时期。
成熟阶段——主要在周朝。突出表现为对《易经》的创新实践时期。(如周文王和管子)
传承、规范阶段——主要在秦汉时期。主要表现为复归中华民族“大一统”以及重塑道德文化的系统性。主要表现:通过“克己复礼”,而使得对《易经》起传承作用的“孔孟之道”,居于社会历史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