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的长寿关键指标(图)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血压、体温、疼痛感等是衡量身体基本机能的重要信号。(网路图片)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血压、体温、呼吸速率、心率、疼痛感和走路速度是衡量身体基本机能的重要信号,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努力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长寿关键。

一、血压

血压变化直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运行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将140/90毫米汞柱定为高血压的界限。超过就是高血压了。

高血压本身是一种疾病,也是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减重、戒烟、运动等,以预防高血压。

二、体温

体温反映新陈代谢的强弱。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一天中略有波动,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过1℃。运动、进食后,女性月经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对体温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功能(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甚至危害生命。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发烧了。因此,当精神不济、没有食欲、反应能力变差时,最好先量量体温;如果体温达到37℃左右,说明体内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三、呼吸速率

相对来说,呼吸越快、越短促,说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长,则心肺功能越好。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主任、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安德鲁浅快的呼吸导致换气量变小,让大脑缺氧,还与焦虑、抑郁、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关。

四、心率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多项研究发现,心率越快预期寿命越短,心率每分钟小于90次的人不易得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大,死亡风险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74次,生命最安全。

无论冠心病患者还是正常人群,静息心率加快都是潜在危险因素。将心率降下来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应加强运动,改掉抽烟、酗酒、熬夜等坏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态、避免发怒,有助于稳定心率。运动对心脏的益处是长期且效果最好的,坚持运动能让心率慢慢降下来。冠心病患者更要将心率减慢,除了适当运动,还可借助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动量的增加而变快,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缓和运动。

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体不适时发出的最直接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一旦出现疼痛要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乱吃止痛药,以免掩盖原有疾病症状。

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得出结论:走路速度快慢可以预测寿命长短,尤其在75岁以上人群中更准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于0.6米/秒的人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米/秒的人寿命较长。走路快慢还可以提示一些复杂的健康状况,比如认知功能和精神状况。
家中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减缓,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老人的常规步速小于0.8米/秒,也就是5秒内走不到4米,说明肌肉力量萎缩较严重,有可能发生了肌肉减少症。要想保证走路速度,增加日常锻炼必不可少,快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快步走每次持续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从快走半小时起,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