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12月02日讯】中国人民币“入篮”,并非人民币符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定规则。无论是IMF还是美国,更多地是出于一种政治考虑。早在今年4月,据路透社报道,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在接受外媒专访时曾表示,面对中国期待IMF将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的诉求,IMF未来可能会在相关检视中改变标准以帮助人民币入篮。当在IMF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支持人民币入篮之后,此事已成定局。但中国官方舆论还是将此视为一场对美国的重大胜利,并将“战果”,即各种好处虚虚实实、远远近近逐一铺排展示。
这些战果到底有多实在?且看本文分析。
中国梦一:人民币入“篮”,各国央行及投资者将大量增持
在凤凰网图示“人民币资产将发生什么变化”中,列举了三条:至少会有1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储备转化为中国资产;未来五年内,外国公司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即熊猫债,可能会超过500亿美元;央行外储管理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会希望囤积人民币计价资产。
以上并非凤凰网独家预测,还有多家同类消息。总的看法是:纳入SDR篮子的货币通常被视为避险货币,获得这一地位,无疑将增加国际范围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人民币的使用,并改变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人民币作为配置资产的比例将大幅上升,被广为引用的是渣打银行亚洲高级利率策略师Becky Liu在一次采访中的预计:加入SDR之后,未来5年,中国将会吸引4至7万亿元国际资金配置人民币债券市场,明年流入的海外资金或达5000亿元。
照IMF的设计,SDR只是一种“纸黄金”,是凭空创设出来并分配给各国使用的一种货币份额,而不是可以流通使用的真实货币。各国获得的SDR用途有三:1、可以经过申请并获批准之后与指定的货币承兑国兑换该国货币,从而在现有储备资产不足的时候多一种支付手段。2、在IMF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由IMF指定一个国家接受该会员国的SDR,将其拥有的SDR换成可使用的货币,弥补逆差,用来支付IMF提供的贷款与利息;3、在IMF内部交易。
IMF将人民币纳入SDR,并视作“改革”的一部分,主要理由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让人民币入篮,将使SDR构成更加合理,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使之成为更有吸引力的储备资产——这话绝对政治正确。但是,鉴于SDR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人民币入篮是否能够改变全球资产配置格局,还得等各国央行及机构投资者将“有意增持”这一想法具体落实。
幻梦实现前提:各国央行是否选择人民币作储币
中国幻梦忽视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IMF并未规定188个成员国必须按SDR篮子中货币的占比来相应配备外汇储备。与此同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是否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也并非参照SDR的比例配备,而是出于理性选择。这种理性选择是基于SDR的性质与用途。
说得直白点,人民币纳入SDR,各国央行未必抛售美元,改用人民币为储备货币。在人民币入篮之前,SDR这只“篮子”里已有美元、英镑、欧元与日元,人民币入篮成为储备货币,只是让各国央行与投资者多了一项选择。但是否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还得各国央行自愿选择。根据IMF数据,目前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宣布持有人民币资产,总额约为7800亿元人民币,占目前全球储备资产的比例约为1.1%。目前全球储备资产约为11.3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比略低于64%,欧元占比为21%,英镑占比约4.1%,日元占比为3.4%。
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透露的各国央行之收储倾向,一时半刻难以改变。中国人民币的信誉未必高过欧元与日元,加之现在中国经济衰退,各国央行基本不会弃美元而将人民币当作储备货币。就以中国央行自身来说,其外汇储备一直以美元为主,如今人民币有了储备货币资格,中国央行如果相信本国货币是强势货币,可以减少美元储备。但中国央行未必做这种选择,因为恐怕连央行行长也未必真相信人民币的安全性可与美元媲美。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美元仍然是其资产储备首选。目前,限制外国投资者增持人民币意愿至少有两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中国的资本管制,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及资本自由流动(尤其是流出)实现之前,中国政府的承诺就不能当真。第二大障碍是中国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当局随时可以操控市场。今年6月间政府强力干预股市的行动,让外国资本大开眼界。与这两大障碍相比,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尤显突出。
《华尔街日报》曾在11月19日登载《中资企业进一步看跌人民币》,12月1日又登载《人民币“入篮”难改投资者看跌预期》,两篇都谈到中国投资者预计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中国央行将继续让人民币贬值。前一篇文章劝告读者,“目前而言,在谈到有关人民币的看法时,最好是追随中国企业的举动,而不是中国政府的言论”。
中国梦二:“人民币将挑战美元地位”
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一直深藏“赶超意识”(超英赶美),这种意识时不时地会冒出头来。人民币加入SDR尽管只是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但中国评论多有认为人民币将挑战美元地位,此前,中国舆论一直着力渲染:美国为人民币加入SDR设置障碍,因为美国害怕人民币挑战美元,将使美元失去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人民币入篮,只能说获得了与其国际支付地位相称的名义地位,但远远未达到能挑战美元的地步。因为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除了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之外,国际贸易中2/3以美元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主要采用美元;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目前,外国人持有20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与债券,持有美元资产的数字却是16万亿,相当于人民币的80倍。
人民币究竟能不能与美元平分秋色?中国方面认为只是个时间问题。一些中国经济分析人士谦虚地承认,目前,人民币并没有能力挑战美元地位。但这意思是:将来,人民币挑战美元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那天或许在15年后,或许更晚一些。《经济学人》今年早些时候也曾不无调侃地预测,“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还是一个小角色,但在20世纪初,美元也是。”
以百年为周期的预测,已经不是经济预测,而是玛雅预言。但20年之内的经济预测还是可行的。强势的货币地位必须有两大支撑,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二是一国的国家信誉。从这两点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像20世纪的美国那样获得发展,一是中国经济“体质”(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远不如美国;二是缺乏美国这样基于制度保障之上的国家信誉。更何况,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长期衰退之始点,国内制造业全面衰败、金融业危机重重(巨额坏帐再度出现,影子银行相继倒闭)、巨大的失业阴影笼罩,近5-10年内能否走出低谷都是问题。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各国央行及机构投资者舍美元而取人民币。
百年之内,世界将发生多少事?对内,看看从辛亥革命到现在这段历史就足以领略“高岸为谷,山谷为陵”之变化,这段时期中国改朝换代发生了几轮,中国货币已经从袁大头改成国民政府的纸钞、金元券,再到人民币。国际社会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与一场冷战,经历了三波民主化与阿拉伯之春,国际货币历史也发生巨大变化,英镑退居次要货币,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繁荣与衰落,IMF那只货币篮子的储备货币也经历三轮变化,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意大利的里拉曾是第一轮的储备货币之一。
因此,挑战美元地位之说,众多爱国者还是当作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景来看比较合适,近期内的目标应该是让国内人民持有饭碗。毕竟,进入纸币时代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只证明了一条定律: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则其货币走强,一国经济弱其货币就无法走强。人民币入篮,对中国经济来说,与其说是打了一针起死回生的强心针,不如说是服了一剂安抚人心的镇痛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