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史
(接上期心理学教授的苦笑7 -- 周末恐惧症(1))
三、周末恐惧症(2)
“周末恐惧症”很复杂。“恐惧”的内容不尽相同。不了解外部世界,没出过家门,不要与陌生人接触,这是大学生离家时,父母必须交待的。所以入学后多数学生孤单影只,不与任何人接触。平日上课匆匆,一到周末无事可做,恐惧油然而生。心里空荡荡,不知所措。这是新生的通病。由中国各省市来的学生,各民族的地区人文风俗习惯差异,造成同到一所大学后需要一段时间了解磨合。大约一个学期后才能有初步的了解。据我调查了解,第一个学期同住一室的六、七位同学,至少有一半以上相互连话都很少说,甚至有不少学生害怕丢失钱物,恐惧心也由此而生。原来在各省市县高考成绩很好,甚至是“状元”,可是入学后一律重新排队,你那个“第一名”可能排到最后几名。还有大城市,中小城市或农村入学的新生,明显的是经济上的差别,特别突出,如穿戴、购物、食堂买菜饭、周末出外销费,最容易分出“贵贱”。大学生十二个月份,月月有同学“生日庆典”、“凑份子”是最显“贫富”和“亲疏”的。这些都能造成学生心理困惑。相反,学习成绩“好坏”已淡化,不再是评价大学生的价值所在。
据我调查研究,男女中学生若看准目标要高考上大学,在中学时期谈情说爱的很少,主要是学习紧张不能分心。若有谈恋爱的,能考上大学的机率很小。因此,考上大学后,有了交往异性的要求,回过头去找中学时带的同窗的机率也不多。到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是大学生谈恋爱的高峰期。主要原因是男女学生求异要求迫切,经过一年多的接触、了解,基本上“有”了目标。这类学生的数量大约是这个年纪学生40%左右;寻找或徬徨的约占40%。大约有10-20%是真正为了努力学习或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
“周末恐惧症”多在寻找或徬徨的那40%里面。若加上入学后第一学期的迷茫和不熟悉学校一切的学生,“周末恐惧症”学生的数量是很大的。
周末恐惧症的后果不堪设想。大学入学的“新生教育”尽量拔高“政治思想”、“为祖国做贡献”、“热爱专业”、“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等的教育,不重视学生入学后对一切处在陌生中而产生的心理困惑的了解和对性的进行心理殊导。因为大陆一年级学习生活十分沉闷,同学之间互不了解,不交流沟通,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据入学得知的学生素材任命班干部,班集体形成不了,集体活动松松散散,“集体沉默不语和互不往来”是一大特点。大学一年级可以说是一个“集体沉默”的集体。这样的“集体”,任何要求或规则对其成员不能起到“向心作用”,也许其成员不排斥这些要求和规则,但自觉执行和现实却是寥寥无几。所以,一年级的班干部最难当,给同学们留不下好印象。
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带着“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的同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各系或全校)一年级新生的各项活动。如老同学介绍自己做为新生时的感受,矫正某些失格的心理反应;新生联欢会;全面介绍学校的历史、结构(由学生介绍);请毕业生介绍进入社会后的体会(后来发展成请毕业生做新生的“辅导员”,效果甚佳)等等。
我的工作很重要,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心理走向成熟,每年我为他们讲数个“心理辅导”专题。结合本校及学生的特点为新生尽快“入境”、成长给他们“心灵的雨露和光阳”,效果十分显著。我要退休了,要出国移民了,我办了几期培训班,组织热爱心理学有一定基础的年轻老师,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把对学生(尤其一年级新生)的“心理辅导”承传下去。(文完)
心理学家杨子江教授更多故事请看﹕
https://m.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