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楚天专栏】康熙首次南巡的故事(图)

 2015-04-27 11:4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康熙南巡。(网络图片)

康熙大帝在位61年,期间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黄淮冲决为患”的问题,亲历河道,寻求治河方案,考察治河工程;另一方面是周知吏治,观览民情。康熙大帝曾表示,自己南巡就是为了“巡察社会利病,省观民隐,体念黎民疾苦,问俗观风,以资勤求治理”。

康熙大帝在这六次南巡中,曾有三次在山东停留,途经泰山、曲阜。

公元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深秋,康熙大帝第一次南巡即途经山东泰山。当时的侍臣向他建议,应效法古代“受命于天”、“易姓而王”的皇帝,如秦、汉、唐、宋各代有作为的帝王一样,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但康熙大帝却拒绝了臣下们的建议,他认为此种花费巨资的劳民伤财之举,徒劳无益,会给百姓造成沉重负担,实不足取。他还训喻百官说:“朕向来崇尚实政,古人重金泥玉检(指封禅),徒劳民力,实无意义,故此行只为巡察社会利病,省观民隐,体念黎民疾苦,问俗观风,以资勤求治理,绝不效前人铭功纪德,告成于天也。”

康熙大帝在游历泰山诸峰后,胸襟畅爽,曾挥毫赋诗抒怀:“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振衣嶻嶭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颂留。”

康熙大帝尽管不愿封禅,并谦称“朕凉德菲躬,实未有丰功伟业,足以照示来兹。何敢效法前人,铭功纪德”,但对“五岳之尊”的泰山还是非常崇敬的。他深知“岳为五方之长,发生万物”,所以到泰山后他也礼节性地举行了祭祀泰山神的活动,“躬祀之为万民祈福”。

同年十一月,康熙大帝南巡归来,途经山东曲阜。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大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特意来到孔庙祭祀孔子。康熙大帝向孔子像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祝文中称颂孔子:“仰惟先师,得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罔不钦崇。”

从孔庙出来,康熙又来到孔林,谒孔子墓。他本应再对孔子行一跪三叩礼,可是当他走到孔子墓前时,站立良久却没有跪拜。此时,引驾官孔尚任看出了帝意,便灵机一动,引康熙到一旁休息片刻。在场的官员都大惑不解,衍圣公孔毓圻事后向孔尚任询问缘由。孔尚任解释说:开始时,康熙大帝不拜,是因为他看到了明正统八年大书法家黄养正篆书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

康熙大帝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王。自己身为一国之主,不能再叩拜王,这样不合礼数。他到曲阜是来拜师,而不是拜王。为此,孔尚任才擅自请康熙到一边歇息,自己上前将墓碑上的“王”字用黄绫盖上。当康熙大帝再次来到墓前时,已看不到“王”字了,所以才向他敬仰的先师行了大礼。

康熙大帝身为九五之尊,如此谨守礼数,尊师重道,可为一叹。

在南巡的旅途中,康熙大帝对政务从未荒废,与在京城一样,每日例行处理奏章。康熙大帝在途中经过多个城市,都未作停留,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住宿多在船中夜泊或以地方官员的府邸、运河岸边的寺庙作为临时居所,白天也主要是视察水利河工,没有半点游玩的意图。

康熙大帝在途中还撰写了《南巡笔记》。在笔记中,他提到自己“夜坐舟中,与侍臣高士奇谈论古今兴废之迹,或读《尚书》、《左传》及先秦两汉文数篇,或谈周易,或赋一诗,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为常。”

可以说,康熙大帝的南巡自始至终贯穿着求索、治世的目的与伟人的风范。

 

責任编辑: 修祺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