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4月或迎银行破产潮 存款保险保护谁?(图)

 2015-04-01 11: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0


存款保险即将在5月实施,银行或开始在4月破产(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5年03月31日讯】3月31日下午,中共政府网发布一个消息:《存款保险条例》已经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从去年10月29日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才公布,笔者不禁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5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4月份这一个月,中国大陆的银行开始破产。

当然,作为猜测是需要一点依据的。经过逐字逐句的研读这三千来字的《存款保险条例》,发现了一个问题,该条例第二十二条这么写着:“本条例施行前,已被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决定接管、撤销或者法院已受理破产申请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适用本条例。”

中国经济现在什么问题最严重?债务!根据咨询机构麦肯锡(McKinsey & Co)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总体债务水平(包括金融业债务)自上次金融危机后翻了四倍,目前水平相当于GDP的282%,这个比率比美国还高。麦肯锡就中国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以及快速扩张的“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发出了警告。

麦肯锡称,由于这一局面对经济增长有害,因此就算违约率上升到危机水平,可能也还会由中共政府出面来救助金融企业。如何化解债务危机是中共政府冥思苦想的问题,或者已经在5个月的时间里准备好了。

就拿地方债来说,这其实就是中共政府要缓解危机的头等大事。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前进道路上的一颗“炸弹”,是附着在经济体上的“毒瘤”,多位专家根据官方数据和官员的表态推算,地方债的数据在30~4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而且还在不断滚动发生着变化。

在中共各级政府的干预下,银行成了官员和官企的提款机,但是无论地方政府、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还是银行,都很少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尤其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话语权,官员发现其实银行的钱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这点从中共审计署的地方债审计结果就可以看出,地方债超6成来自银行贷款。

中国的金融系统也已被中共权贵集团和贪腐官员掏空,有能力的权贵们纷纷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利用海外收购和投资堂而皇之的转移资金;没有那么大能力的贪官只好藏在家里,大陆媒体报道,科级干部家藏亿元现金、发改委副司长家中搜出资金折合逾人民币2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金融危机已经实质性的发生,只不过一直在隐瞒着,这从中共央行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其多次表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以中共政府的体制来看,地方政府不能破产,但债务却压的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了。去年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依靠卖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已经捉襟见肘。政府不能破产但是企业可以依照中共政府制定的法律进行破产,这从去年开始逐步将地方债转换为企业债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官方的意图了。

根据查询中共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和银监会的年报数据,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财务公司五个子类。这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122家农村合作银行、180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987家村镇银行、176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地方债和中国金融系统关联之密切超出人们的想象,上述列表中的存款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涉及其中,如果经过5个月的准备,在4月破产一些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地方债也可以赖掉。而关键在于银行破产清算后留下的债务怎么办?

在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将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统一剥离给中共政府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十年后,这些消化不良的“坏账银行”借市场化把更多账单塞进国家手中,如此辗转腾挪的后果是坏账不减反增,全体纳税人掏腰包买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看中国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及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请仅作参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