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办公事,也在办公室(图)
前段时间中国电信为了要宣传他的PDA手机,打出了“不在办公室、也能办公事”的口号。但我猜啦,真的会不在办公室也在办公的,除了业务员以外,大概就是如我这种事情常常没办法在白天做完,只好半夜躲在家里抓头苦恼写着文章或做企画书的无能人士。其余的人恐怕很少有不在办公室,也在办公的经验吧?
不过,这句话如果修改几个字,倒似乎对很多人而言又变的很有贴切性了。比方说我有几位朋友待在日本公司里,公司高层就是会希望大家“经常性”的留下来加班。但留下来加班可不表示有事情作,有时候往往只是因为大家都不敢走,所以百般无聊也得留下来跟大家大眼瞪小眼,甚至是得想尽办法“装忙”。所以呢,有人看到我把标题定成“不在办公事、也在办公室”,搞不好会心有戚戚的会心一笑吧?
今天来谈谈加班这东西。
大家对加班这东西应该都有满腹的苦水或是心得。如上次那位同仁也在其部落格提过类似下面两种观点:
加班主义者支持加班,理由很多:
- 花额外时间多作一点,绩效比较好,未来有机会回收更多
- 落在手上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责任,没能顺利完成就该继续做到完成为止- 因为竞争激烈
- 因为勤能补拙
- 若真心喜欢这份工作,就该愿意多花时间心力才对,不能做到表示心里不那么热爱这份工作
- 加班就是努力的具体表现,而且大家都在加班
不加班主义也有一些论点:
- 绩效不彰才需要延长工时,加班成常态之后工作绩效只会更不彰,因为大家心存有加班时间可以补进度,反而不会珍惜时间
- 流程不健康才会拖延进度,不能用加班来掩盖流程不健康的事实,治标不治本
- 避免员工心存“超时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心态,作不好就加班,苦给上司看,让上司不忍苛责
- 不能将超时工作的产能当作常态产能
- 超时工作会造成身心的不平衡
- 人不能光是产出而不花时间补充
我是觉得归纳的非常棒,也非常完整。
不过,这边我不打算把这议题流于理念之争。
我并非反对加班,毕竟现实上工作状况有时候确实会超出预期,偶尔也是得靠临时的加班来赶上进度,或是来做些危机处理。也因此加班毕竟是必要之恶、是一种紧急排除问题的手段。但我得说,我却不太认同“常态性”的加班。那种每天都加、随时都加,几乎没天没日住在公司的加法,那倒是很难让人认同了。
甚至我偏见的认为,常态性的加班,通常都反应了一些管理上、或是心态上的危机。随时都在赶工,可能表示决策的规划本来就有问题。这部分应该先被检讨,而非全面的把压力往下面转。若人人被分配的责任每次都做不完,未必是员工不努力,也可能是工作分配本来就太过勉强了,这是该被检讨与思考的。至于若是那种因为已经预期到专案会做不完,让大家天天加班创造一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既定印象,那这苦肉计可更是糟糕透啦。因为与其这样,干嘛不在专案还在进行中就先拿出来讨论目前的困境呢? 若提出的早,通常也都还有处理方法(不管是缩小范畴、增加资源、外包、或是怎么样)。但若搞苦肉计到最后,专案必定延迟不说,大家的身体若也操坏了、或对公司的信心都消失了,那对公司而言不反而承受更大的损失吗?这样的苦劳,可真是带给所有人苦了哩。
总之,加班还是不加班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做加班决策的人,恐怕更要去探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产生了加班的需求。加班能不能真的解决那临时性的问题?如果可以,那短期的加班才有成效。但如果是长期性的东西、或是根源性的问题,加班的手段只是如喝鸩酒一样,解了短暂的渴但长期注定只会弄死大家。所以如果需求本身是有问题的,那加班的结果自然也不会带来好的效应。
还有一个该思考的,是得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加班这件事情。
如果我们根本不去考虑公司啊、效率啊这些资方问题下,对员工而言加班其实只有两种。
- 一种是情愿的加班
- 一种是不情愿的加班
不情愿的加班应该不难理解。比方说,明明没甚么事情做,可是公司就有加班文化,没事做太早走会被别人排挤;甚至怕被上司认为是不注重工作伦理的人。或是因为主管事情分配不均、不公平、过份压榨、工作本身无趣、主管只想靠金钱收买员工,都会造成不情愿的加班心情。不情愿的加班心情最大的影响就是,个人留在公司的“总产值”其实是很低的。因为若自己觉得做的事情没甚么意义,自然就不会想发自内心的全力而为。一些管理阶层会认为出席时间等于产值,但实际上往往并非如此;很可能员工留在办公室时间很长,可是大半的时间都只是没甚么气力与企图心的“待着而以”。我自己也是基层员工起来的,我很清楚知道,如果加班没有目标没有结束期时,或加班的理由荒谬到让自己无法认同时,自己只会“形式上”的配合那种加班。原来一天的产能,并不会因为每天多待两三个小时而增加,反而会自己调整并把产能平均分配在拉长的时间内。甚至因为长期的疲惫感,而连正常产能都不到也是有的。那样的话,加班除了糟蹋人心、以及浪费水电以外,对公司而言可是毫无意义的举动。
但甚么是情愿的加班?甚至有这种东西吗?情愿的关键在于“快乐与否”。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验,当做一项很有趣或是深以为乐的活动时,我们常常会做着做着就“忘记时间”。如玩游戏、做模型、制作设计图、画一张图、或跟喜欢的人一起约会。越得到成就感,我们越不会感到疲累、反而会希望投入更多。就像游戏一样,好不容易过了一关,但我们会渴望看到后面还有甚么,渴望能过下一关。甚至当我们太享受做这样事情的过程时,我们会进入所谓“入神”的状态。在入神状况中我们只注意到我们手边在进行的事情,而能完全忽略周围的环境变动。甚至在有人打断我们时,比方父母叫我们去吃饭、或是有电话响起,我们还觉得这是干扰甚至希望他们住嘴。而等到事情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抬头一看时间。才会讶异的惊觉:“怎么不知不觉已经这么晚了啊。”
若运气很好,或许有一两次类似的经验是来自于工作上的。花时间跟团队在一起,处理各自工作的时候彼此都兴致高昂,因为都觉得在做一项有意义的事情;相信自己的投入与坚持是有必要的,觉得是为了一个崇高的梦想在合作与努力。好不容易突破了某个挑战后,可能已经是深夜、可能大家都很累、但看着成果大家相视一笑;坚信大家共同的做出有存在意义的了不起东西。或许那东西不至于改变世界,但最起码别人会因为我们这样的努力而得到快乐、幸福、或是感动。这是快乐情愿的加班、也是唯一会能有产值的加班。
如果加班是被逼的,要做些参与者不认同的工作,甚至若加班变成毫无目标、没有达成性、变常态生活的一部分后,那最终其实都会变成没产值、没成就感、只会带来伤害的事件。无论是靠高压、靠威胁、靠金钱又或任何理由所建构出的加班产值增加,绝对只是一时性、或帐面上的假像。长期而言,最终都只是伤害所有人罢了。更糟糕的是,这种缺乏程就感的状态员工不会讲、不敢讲、也往往不会抱怨,最终却会在离职率上反应出来。
但对我们的产业(注:目前我所处PMO的产业属于创意研发类型)而言,人员的稳定、以及对公司的向心力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大部分的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培养。团队间的默契与合作磨合也不是一下子可以达到的,绝不能只是赶工没日没夜、或不与人交流的呆在电脑前。我们是个要能带出梦想的产业,所有人也都期待可做出一些能带给视听者感动的东西。但要做出能感动别人的东西,我们自己要先能在情绪上与他人互动,并感受到工作上自我创造的感动吧?也因此,主管的责任,是要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互动及生产的环境。要先带给内部梦想,从长期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团队凝聚、有向心力、有工作上自发的感动后,外部自然能感受到有梦想团队所塑造出的感动吧?所以没有梦想、没有目标的加班压榨绝对是极度危险的。
但回头来看,过度加班也未必是主管的问题。也可能是组织的制度设计不良,让主管担负了太多的会议、技术监督、及管理工作,以至于剥夺了大家的思考时间。所以,也可从这里来思考、来反思组织的制度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是否能把技术与管理的负责区域更清楚的切开。让技术能力强的人可以更专心训练团队技术,或可把更多管理的杂事分担出来,而不要让这些事情占据了他们的时间。这也是为何在部分公司中会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或是专案负责人,甚至长期性的不断想强化这群人的能力与责任,就是希望技术专业的人们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的相关发展。避免出缺勤、时程、成本、变更、人事、非技术考核、财务等事情烦劳技术专才。若藉此能让大家把更多的心力放在提升团队的互动、向心力、与技术能力,这恐怕才能让公司长期朝向正向循环的步调前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