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葛洪(283—363)内道外儒,他的著名著作《抱朴子内篇》全面阐述了道教修炼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国修炼文化中的经典文献。
葛洪
葛洪指出,修炼人除了要坚定信念,多行善事外,还必需注意“勤求明师”。书中他在‘第十四卷•勤求‘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人生命苦短,明师可贵。还特别说明了’明师之恩,过于天地‘的道理。在他所举出古人例子当中有一个陈安世的故事。 故事说:
陈安世者,年十三岁,盖灌叔本之客子耳,先得仙道。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道尊德贵,先得道者则为师矣,吾不敢倦执弟子之礼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遂复仙去矣,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兔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雕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大意是:
陈安世此人,年龄十三,不过是灌叔本家里的小仆人,但已得到仙道。而灌叔本七十岁了且白发苍苍,每天一早一晚仍是礼拜陈安世,并且说:“先得道者就是老师,我不敢对执弟子之理有所懈怠。”于是陈安世把成仙之道告诉了他,他就成仙而去了。人出生时,先从天地得到精神,后从父母得到气血。但是,如果得不到明师的指引而得度,还是免不了一死。就像开凿石头时的火光一闪,人的生命也不过就是瞬间即逝。由此而论,明师之恩确实过于天地,比父母之恩更不知重了多少。难道还不应该尊崇师父吗?还不应该追求师父吗?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共有二十卷。书成之后,有个名叫滕升的弟子问他:“先生说神仙可以不死,可是古代真的有人学成了神仙吗?” 葛洪为了回答弟子的问题,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资料,又写了一本书《神仙传》,共十卷。书中列举大量古人修炼成仙的实例,其中又讲了陈安世的故事,比《抱朴子内篇》讲的更详细了。内容如下:
陈安世是京城人,被权叔本家所雇佣,他为人慈善厚道,走路时如果遇见禽兽,他就躲到道旁,不惊动它们,从来不踩死一只小虫,也从不杀生。
陈安世十三岁时,他的主人权叔本非常爱好修道成仙的事,有两位神仙假托为书生,跟着叔本漫游各地以考察他,但叔本不知道两位书生是神仙。时间长了,叔本对二位书生就有些怠慢了。有一次,叔本在家里吃美味的食物。两个书生来到门外,问陈安世叔本在不在家,安世说在家,就进去告诉叔本。叔本打算出门去迎接两位书生,他老婆一把拉住他说:“两个饿急了的书生,又要来咱家饱餐一顿,别理他们!”于是叔本就让安世出门去对书生说自己不在家。两位书生说:“你刚才说他在家,现在又说不在,这是怎么回事呢?”陈安世说,“是主人让我这样说的。”两位书生见安世这样诚实,就说,“权叔本这人修道好多年都很勤奋,但我们两人来考察他,他却懈怠了,这是他自己失去了得道的机会,快要成功时却失败了。”
接着就问陈安世:“你贪玩吗?”安世说:“我不爱玩。”又问:“你喜欢修道吗?”安世说:“我爱好道术,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两位书生说:“你如果真的爱好道术,明天早晨在路北的大树下等着我们。”
安世记住了,第二天很早就到大树下等着,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不见一个人来,就打算回去,说:“书生一定是欺骗我呢。”没想到两个书生突然出现在他身边,喊他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呀?”安世说:“我早就来了,一直没看见你们呀!”两个书生说:“我们就坐在你身边嘛。”两位书生约会了安世三次,安世三次都是早早就来等着。
二书生经过考验,知道安世可以受教了,就给了安世两枚药丸,并告诫说:“你回去以后,不要再吃饭,睡觉也单个儿睡在另一个地方。”安世遵照二书生的话做了,二书生就常到安世住处来。权叔本奇怪地说:“安世一个人住在空屋子里,怎么常听见他和别人说话的声音呢?”权叔本一进他屋里,看不见有什么人在那里。就问安世道:“我刚才听见你屋里有好几个人说话,现在却看不见有人,是怎么回事呢?”安世回答说,“是我在自言自语。”叔本发现安世不吃饭光喝水,而且独自住在别处,疑心他不是个平凡的人,自己知道自己做错了,失去了得道的机会,就感叹地说:“一个人有无道德修行不在年纪大小。父母生了我,但没有师长的指点我就不可能得道长生。先得到道术的,就是我的老师。”于是叔本心甘情愿地给安世当徒弟,每天向安世跪拜求教,为安世清理打扫房间。后来安世修炼成功,白日升天成了仙,临升天之前,安世把修道的秘诀传授给叔本,叔本也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