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葛洪(283—363)內道外儒,他的著名著作《抱樸子內篇》全面闡述了道教修煉的理論和方法,是中國修煉文化中的經典文獻。
葛洪
葛洪指出,修煉人除了要堅定信念,多行善事外,還必需注意「勤求明師」。書中他在‘第十四卷•勤求‘中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他指出,人生命苦短,明師可貴。還特別說明瞭’明師之恩,過於天地‘的道理。在他所舉出古人例子當中有一個陳安世的故事。 故事說:
陳安世者,年十三歲,蓋灌叔本之客子耳,先得仙道。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道尊德貴,先得道者則為師矣,吾不敢倦執弟子之禮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遂復仙去矣,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後稟氣血於父母,然不得明師,告之以度世之道,則無由兔死,鑿石有餘焰,年命已雕頹矣。由此論之,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大意是:
陳安世此人,年齡十三,不過是灌叔本家裡的小僕人,但已得到仙道。而灌叔本七十歲了且白髮蒼蒼,每天一早一晚仍是禮拜陳安世,並且說:「先得道者就是老師,我不敢對執弟子之理有所懈怠。」於是陳安世把成仙之道告訴了他,他就成仙而去了。人出生時,先從天地得到精神,後從父母得到氣血。但是,如果得不到明師的指引而得度,還是免不了一死。就像開鑿石頭時的火光一閃,人的生命也不過就是瞬間即逝。由此而論,明師之恩確實過於天地,比父母之恩更不知重了多少。難道還不應該尊崇師父嗎?還不應該追求師父嗎?
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共有二十卷。書成之後,有個名叫滕升的弟子問他:「先生說神仙可以不死,可是古代真的有人學成了神仙嗎?」 葛洪為了回答弟子的問題,根據古代流傳下來的資料,又寫了一本書《神仙傳》,共十卷。書中列舉大量古人修煉成仙的實例,其中又講了陳安世的故事,比《抱樸子內篇》講的更詳細了。內容如下:
陳安世是京城人,被權叔本家所雇佣,他為人慈善厚道,走路時如果遇見禽獸,他就躲到道旁,不驚動它們,從來不踩死一隻小蟲,也從不殺生。
陳安世十三歲時,他的主人權叔本非常愛好修道成仙的事,有兩位神仙假托為書生,跟著叔本漫遊各地以考察他,但叔本不知道兩位書生是神仙。時間長了,叔本對二位書生就有些怠慢了。有一次,叔本在家裡吃美味的食物。兩個書生來到門外,問陳安世叔本在不在家,安世說在家,就進去告訴叔本。叔本打算出門去迎接兩位書生,他老婆一把拉住他說:「兩個餓急了的書生,又要來咱家飽餐一頓,別理他們!」於是叔本就讓安世出門去對書生說自己不在家。兩位書生說:「你剛才說他在家,現在又說不在,這是怎麼回事呢?」陳安世說,「是主人讓我這樣說的。」兩位書生見安世這樣誠實,就說,「權叔本這人修道好多年都很勤奮,但我們兩人來考察他,他卻懈怠了,這是他自己失去了得道的機會,快要成功時卻失敗了。」
接著就問陳安世:「你貪玩嗎?」安世說:「我不愛玩。」又問:「你喜歡修道嗎?」安世說:「我愛好道術,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兩位書生說:「你如果真的愛好道術,明天早晨在路北的大樹下等著我們。」
安世記住了,第二天很早就到大樹下等著,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也不見一個人來,就打算回去,說:「書生一定是欺騙我呢。」沒想到兩個書生突然出現在他身邊,喊他說:「你怎麼來得這麼晚呀?」安世說:「我早就來了,一直沒看見你們呀!」兩個書生說:「我們就坐在你身邊嘛。」兩位書生約會了安世三次,安世三次都是早早就來等著。
二書生經過考驗,知道安世可以受教了,就給了安世兩枚藥丸,並告誡說:「你回去以後,不要再吃飯,睡覺也單個兒睡在另一個地方。」安世遵照二書生的話做了,二書生就常到安世住處來。權叔本奇怪地說:「安世一個人住在空屋子裡,怎麼常聽見他和別人說話的聲音呢?」權叔本一進他屋裡,看不見有什麼人在那裡。就問安世道:「我剛才聽見你屋裡有好幾個人說話,現在卻看不見有人,是怎麼回事呢?」安世回答說,「是我在自言自語。」叔本發現安世不吃飯光喝水,而且獨自住在別處,疑心他不是個平凡的人,自己知道自己做錯了,失去了得道的機會,就感嘆地說:「一個人有無道德修行不在年紀大小。父母生了我,但沒有師長的指點我就不可能得道長生。先得到道術的,就是我的老師。」於是叔本心甘情願地給安世當徒弟,每天向安世跪拜求教,為安世清理打掃房間。後來安世修煉成功,白日升天成了仙,臨升天之前,安世把修道的秘訣傳授給叔本,叔本也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