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12月06日讯】(接前文)
为了减缓危机,银行系统大力推广表外业务。4万亿后,银行资金全面过剩,积极给中央体制、地方体制贷款,甚至还积极给一定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贷款。在体制长期卡死金融系统,导致私营企业贷款难的背景下,对于很多私营企业主来说,这些贷款如同天上掉馅饼。但是,好景不长,对于私营企业的贷款不久之后又急剧减少。另外,在中央体制制定4万亿刺激计划后,地方体制也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加起来的规模更加庞大。但是,地方体制自身没有印钞机,无法增加货币给自己,只能想法从银行争资金。最初,地方政府直接以不同项目为抵押,从银行贷款。随后,地方政府将无法产生效益的项目打包成一体,通过城建公司等名义进行包装和抵押,进行银行贷款,被称为地方融资平台。在2011年初,我撰文讨论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时,预言社会资金链即将断裂;到2011年4季度,我撰文分析,社会资金链已经断裂。其中,资金链断裂的关键部分,在于地方体制经济。在银行看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后,逐渐减少对平台的贷款,导致平台资金来源逐渐枯竭。同时,银行开始大规模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的形式为地方政府融资。理财产品的主要项目是针对地方基建、房地产和地方工业项目。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后,如果项目亏损,银行不负赔偿的责任,客户自己找发行理财产品的单位索赔。这种通过银行渠道进行销售,但出了风险后,银行不负责赔偿项目,就属于表外项目。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2013年,中国21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3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28.8万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12年增长了51.6%和33.8%。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表外业务,全面转移高风险贷款项目,有效减缓银行系统的自身危机。
银行的操作只是起到延缓危机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银行危机日益加深。银行给体制的贷款,即使不完全是坏账,也绝大部分是坏账。而且,坏账越来越多,银行资金无法回收,开始面临无钱可以支付的绝境。为了延缓坏账的爆发,银行开始针对私营经济抽贷,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另外,虽然银行为地方体制提供大量贷款,并且大量销售理财产品,地方体制经济仍然面临资金极度匮乏的困境。而且,越到基层,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一些体制单位的资金越紧张,发行理财产品的机会越少。为了支持当地经济,地方体制鼓励高利贷,引导高利贷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领域。当地民众受高利息驱动,从银行拿出钱投入到高利贷中。高利贷再主要进行房地产开发,进而支持地方经济。高利贷从2011年兴起,在2012-2013年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这种情形如同1990年代末的地方信用社高息揽储,但是信用社又不加入其中。当高利贷爆掉的时候,银行和信用社也不需要承担风险。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地方的高利贷都有地方官员的参与,符合体制投资方向的引导—房地产,否则随时被取缔。高利贷虽然减轻了银行的风险,但是因为民众纷纷从银行取钱,参与到高利贷中,影响了银行的资金运转,加剧银行的资金紧张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利贷爆破,社会资金越来越紧缺,导致高利贷的利息越来越搞,进一步刺激民众从银行取钱加入高利贷。由于银行放贷、理财产品、高利贷等等各方资金需求日益增大,同时银行中的呆坏账日益增加,导致银行资金越来越紧缺。不少银行为了能够维持基本的流动资金运转,高息进行银行间拆借,引发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在2013年下半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居高不下,中间甚至出现银行间违约现象,反映出银行已经难以运转。
进入2014年,银行存款持续流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融资功能。在2013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在社会资金链日益深入锻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开始得到迅猛增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火爆。货币基金将民众的个人资金聚集起来,和银行谈活期存款利率,直接将活期存款利率拉到5%、甚至6%以上。当货币基金与银行谈判,形成独立的话语权,意味着资金利率的市场化大大向前迈进一步。银行用这个利率吸储则意味着,对房地产发放按揭贷款不仅没有利息收入,甚至还导致亏损。而且,吸储的资金是活期,房贷的资金是长期。银行被迫对房地产贷款全面紧缩,引发房地产成交冰冻,进而加剧体制的经济困境。银行在对房产贷款紧缩后,虽然极大缓解了资金匮乏,银行间拆借利率和货币基金的存款利率也逐渐下降;但是,银行等于失去房贷的一个重大功能,资金循环更加不畅,呆坏账日益膨胀和显露。进入这个阶段,银行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对外放贷,维持信贷扩张,保障整个资金的系统运转;而是对现有的贷款进行清理,能够收回的资金尽快收回,以免出现更大规模的呆坏账,直接导致银行连起码的运转资金都匮乏。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多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存款明显流失,在资金匮乏、呆坏账堆积如山的问题上,雪上加霜。从外部业务表现上,银行除了一些特别的政策支持项目,还在进行贷款之外;即使地方政府一再要求银行放开房贷,银行也置之不理。不是银行不想房贷,而是银行自身资金极为匮乏、需要高息揽储,再也没有能力放开房贷等贷款。随着呆坏账和利息的积累,银行资金日趋匮乏。迫使银行继续从私营企业中抽贷,减少自身的风险,并且增加流动性。从这个角度,银行已经失去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功能,成为以呆坏账为主的腐水潭。
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互动,成为无法解决的死结。银行自身陷入困境后,难以发放房贷和房地产开发贷,加剧房地产冰冻,影响房地产税费收入,造成钢铁水泥煤炭等上下游行业的困境,进而影响水电油气等等体制垄断企业的收入。地方体制、上下游行业和垄断企业受到影响或陷入困境,反过来加速银行呆坏账的暴露。另外,银行对于私企进行抽贷,加速私企倒闭,反过来增加自身的坏账。在1990年代末期,类似的金融系统与体制经济的交织困境,中国经济接近全面崩溃,体制也差点因此而瓦解。当时,幸亏私营血汗工厂出口迅猛扩大,外资对中国投资越来越多,才免于崩溃。到2014年,整体上的问题规模比1990年代末大得多,而且性质更加严重,已经全面涉及到中央各部委和央企、地方政府和地方内向型国企、以及大多数私企。即使希望通过经济刺激,再度大规模印钞,考虑到中国的货币总量和金融系统的特点,至少需要40-50万亿的新印钞资金,才能够打破金融和经济的死结,让金融系统的资金重新转起来。由于中国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120万亿,远远超过美国,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达到40-50万亿的大规模印钞,只能让人民币快速成为金圆券。所以,体制已经基本失去操作空间,只能继续分类定向滴灌式的印钞,有限地延缓整个系统崩溃的速度。从2014年中期开始,金融和经济系统加速崩溃,而且崩溃全线表面化。不论地方体制,还是很多民众,都希望新出4万亿,挽救崩溃危局,也挽救自己的收入和业务。但是,深知积重难返的中央体制,面对希望救市的呼声,只能多次强调按照既定方针,不再大规模印钞放水。即使央行发文刺激房地产市场,也是强调还清其它房贷,才能享受新的房贷优惠。这种文件既表现出央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立场性支持,也反映出央行深知各个商业银行资金已经基本枯竭,只能采取口头表态的方式支持(具体分析参见文章《房价的牛肉在哪里》:https://m.secretchina.com/news/14/11/29/561144.html)。
金融系统崩溃,已经开始直接影响到相关群体的利益。不论金融系统如何遮盖资金问题,当无法遮盖的时候,自然会影响到相关人员。由于金融系统无法从体制经济中抽贷,就开始从私营企业抽贷。而且,金融系统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怂恿私营企业之间做联保。对一家企业抽贷达不到目的后,再从其它企业抽贷,以填平自己的窟窿。结果,当一些对劣质企业的劣质贷款出问题后,通过联保抽贷,直接拖垮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企业,引发区域性的成片企业倒闭,也就是地区经济的实质崩溃。不论地方政府、私营企业主、还是企业中的雇员,都直接受到严重经济影响。这些企业运作到倒闭容易,只需要抽贷就可以实现;但是从倒闭再回归运转,将极为艰难。另外,各地的高利贷开始全面爆破,涉及金额规模巨大。无数民众将自己的血汗钱、甚至保命钱投入高利贷,大多数都血本无归。大量民众由富变穷、由小康变成贫困户,还有不少直接陷入没饭吃的困境。同样道理,民众把积蓄的钱打水漂简单,只需要将钱交给高利贷、或者按揭买房即可;但是,当钱打了水漂,再想赚回来,已经难上加难,或者根本无法实现。鄂尔多斯的高利贷和经济崩溃、邯郸的高利贷和楼市崩盘,都是全面高利贷的缩影。虽然银行自身还在强撑,但是在基层也已经撑不住。从业务属性上,银行作用是融资,只有通过融资才能得到收益。到2014年,银行的融资业务加速萎缩,意味着银行功能全面衰退。银行收益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到银行员工的收入大幅减少。2009年之后银行融资火爆,员工收入丰厚的趋势,发生大幅逆转。而且,不少银行因为呆坏账掩盖不住,直接通过绩效收入,扣减员工工资,导致员工收入锐减。不论银行对房地产限贷、对私营企业抽贷、各地高利贷爆破,还是银行员工收入锐减,都反映金融系统已经开始崩溃。与金融系统直接相关的人群,正在面对直接冲击,开始陷入迷茫悲观甚至绝望之中。
金融系统崩溃意味着,整体经济崩溃势不可挡。在过去,每当体制经济出现困境,体制总试图通过金融系统印钞和融资,挽救整个经济。从中国宋朝的交子开始,已经一次次反复证明,印钞的结果只是延缓危机,以通胀的方式,让危机更晚、更猛烈地爆发。从苏区开始,中共体制则通过金融系统操作,尽量控制印钞速度,减缓通胀对经济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同时,体制以各种方式吸引民众,将资金吸引到金融系统中,加速民众的财富消耗。在体制经济崩溃之前,民众往往已经消耗光自身的财富。最后,当整个社会已经极为穷困,体制经济才全面垮塌。到2014年,绝大多数中国民众已经通过支付各种税费险金、买房买车、参与股市理财高利贷、孩子养育教育、个人各种消费开支等等各种方式,基本消耗光现金,而且大量人口背负沉重的贷款或者其它债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房地产成交冰冻和实体经济全面崩溃,大量人口将无法偿还债务和银行贷款。同时,银行自身的呆坏账已经堆积如山,在存款下降的情况下,也开始自身的崩溃。当民众个人因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开始违约;意味着银行中被认为最优质、能够持续还款的资产,也全面变成呆坏账。结果将对银行形成重大打击,加速银行的全面崩溃。而且,当全国民众手中的资金匮乏,资金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时,继续印钞已经意义不大,只能全面加速通胀。少数人则会实施大规模资金外逃,让通胀更加迅猛。从这个角度来说,当金融系统自身开始崩溃,既无法支撑铁公基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更因为自身的崩溃而加速经济的整体崩溃,而且崩溃以势不可挡的方式发生。手中拥有资金的少数人和机构,感知到巨大的危机,随时准备逃离。(全文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