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仙人们都生有羽毛?

 2014-09-18 12:0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代的数字卦

方仙道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羨门高都是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战国时,燕齐一带的方士将其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揉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企图长生求仙。其所谓“方”指不死的神方,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神仙。

神仙思想,由来已有,春秋战国时逐渐形成了以追求神仙不死为目的的方士集团,他们以神仙方术活跃于社会上并渗透到贵族上层,以此作为谋生手段。齐威、宣王时,邹衍之徒论说阴阳五行,为方士所吸收,成为学术上虽差,但在神仙术上颇有几下的神仙家,迎合统治者畏死的心理,大力宣传神仙长生。

从战国中后期到汉武帝时,神仙家与帝王相与鼓动,掀起中国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的事件。齐威、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之药,其规模越来越大,但都毫无结果。故方仙道的兴盛期为战国后期到汉武帝时,其代表人物有宋毋忌、正伯侨、徐福、卢生、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

史书在记载秦汉之际寻访“仙人”的活动时并未提及“仙人”的形象。但《史记·孝武本纪》载:“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汉武帝加封栾大的仪式是“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凡此都可以证明在汉武帝的时代人们心目中的“仙人”形象与鸟或羽存在着联系。

《山海经·海外南经》谓:“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郭璞传曰:“(羽民国人)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启筮》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博物志·外国》:“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虽然《山海经》的原图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这两条史料来看,其所画羽民的形象是“鸟喙赤目”并生有翅膀,就是在人身上附加了若干鸟类的形体特征。郭璞称羽民的“画似仙人”,证明在郭璞生活的时代,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对“仙人”形象的认识,也就是在人的形体上带有某些鸟类的特征。《抱朴子》内篇第十一《仙药》引《神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也说明服药成仙的特点在于从人的身体上长出羽毛和翅膀。现传《山海经》羽民图就是一个背后生有双翅、满体生毛、鸟嘴的人的形象。从郭璞(276-324)与葛洪(284-364)的生卒年代来看,公元三、四世纪中国人心目中的“仙人”形象还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

王充(27—约97)《论衡·无形》已提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既然王充将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批驳,说明公元一世纪时,这种“仙人”观念在社会上已经相当流行。王充所见到的“虚图”当是与《山海经》的羽民图相似的“仙人图”,参之前引《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可证,类似的“仙人”图自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始终在社会上流行。张衡(78-139)《西京赋》:“所好生毛羽”,屈原《远游》曰:“仍羽人于丹丘兮。”东汉王逸注云:“人得道身生毛羽。”
仲长统(180-220)《仲长子昌言》云:“得道者生六翮之臂,长毛羽于腹,飞无阶之苍天,度无穷之世俗。”曹丕(187-226)乐府《折杨柳行》云:“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恰能证明此“仙人”观念从汉魏至东晋的沿袭。

今传世汉石刻,如武梁祠画像,大将军窦武墓门画像,皆刻羽翼仙人游戏云中,也证明这种观念在汉代已相当流行。以上述“仙人”形象流传的过程,参照干宝《搜神记》卷一“淮南王安好道术”条所载《淮南操》“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可知汉武帝时的“仙人”形象当与东汉以后人们的认识相同。

《抱朴子》内篇第十三《极言》云:“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间无不信道之民也。”说明在公元三、四世纪羽化飞升还是修道之士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所采用的方式不外是两种,一是“服食”;一是“导引”。《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时,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号称“能使物及不死”,开“服食”药物以求羽化成仙之先河。李少君“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集解》引瓒曰:“物,药物也。”可证李少君提倡的是通过服食一定的药物以求长生不老,也就是升仙。李少君还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这一成仙过程包括祠灶、获得药物、以药物炼出黄金、见蓬莱仙人、封禅、不死成仙等六个步骤。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提到上述六个步骤中的第二与第四,可能秦代方士们编造的成仙过程比之汉武帝时代简化一些,但大体是相同的。汉武帝“亲祠灶”,李少君能提供药物,所以汉武帝“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矣”,也就是进行到第三个步骤,而后李少君就死了。栾大对汉武帝说:“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除了针对当时黄河决口问题困扰著汉武帝而以“河决可塞”为号召外,其所谈的成仙途径与李少君相同。但以药物炼出黄金是方士们所无法解决的化学问题,在性急的皇帝的催促下,方士们省略了这一步骤而直接进入第四、第五两个步骤,就是寻求蓬莱仙人与封禅。公孙卿对汉武帝说:“上封,则能仙登天矣。”积极鼓动汉武帝封禅。

很明显,汉武帝与秦始皇搜访仙人的活动都是其修仙过程中的一步。汉武帝在封禅之后去世,这对上述成仙理论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加上炼黄金、出海求仙人、封禅等步骤都不是普遍百姓所可企及的,为了使自己的说法在民间有生命力,方士们不得不对此说法进行简化,其结果就是在成仙的过程中除去上述几个步骤,最终形成东晋“服食”说通常所强调的获取仙药—服食、体生羽毛—飞升三个步骤。修仙方式的沿袭也可以证明秦至西汉的方术与魏晋神仙术的传承关系,这从另一角度证明秦汉时的“仙人”观念当与魏晋时代相同。

来源:网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