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从南袁北纪浅说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

 2013-12-05 15: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3年12月05日讯】清代的袁枚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而纪晓岚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他们二人都是学识渊博,可以代表当时的主流文化。

而更为有趣的是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而袁枚写了《子不语》,这两本书也都是记述奇闻逸事的书籍,里面善恶因果记述的非常清楚,而且很多事迹都是本人亲自经历的,也有亲朋好友讲述的,对人起到了很好的劝善作用,而且由于两个人的品格和地位,两本书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然而这两本书现在的知名度远不及《聊斋志异》。对于《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聊斋使人心乱,阅微使人心正”可以说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晚清大儒俞樾对于《聊斋志异》的评价也远不及《阅微草堂笔记》。然而我们现在知道的评价通常是郭沫若等人的,好像是《聊斋志异》是当时的主流文化了,这完全是误导。包括蒲松龄自己也说这是“孤愤之书”。

而《阅微草堂笔记》再版郑序中写到:“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观公所署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谓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公自云:‘不颠是非如(碧云霞)”。不挟恩怨如(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盖犹公之谦词耳。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识。”我们从“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中可以看到当时对于该书的需求。《子不语》应该也是此种情况。

古代的主流文化今天受冷落,而非主流文化受追捧的现象可能不止一例。如“风骚”常作为文学的代名词,而《诗经》才是当时的主流文化。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也是唐代诗人李白对《诗经》的肯定,对“骚人”的否定,可是李白在自己孤愤时也成了“骚人”,写到“屈平辞赋悬日月”。

由此我们看到,无论这个人怎么样,他在“孤愤”、“哀怨”的时候写出的作品是不值得提倡的,就像即使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在发脾气的时候也是魔性。

所以是不是主流文化,得看他能否引人向善,得看作品是不是在心态平和很善良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引起人的欲望遐思的作品,在孤愤和哀怨的时候发泄自己的往往不是主流文化。特别是现在大陆的党文化,往往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煽动人的魔性,使人不理智的判断事物,如果这成了主流真是贻害无穷。而煽动人的所谓爱国热情等流氓手段现在是越来越不好使了,因为很多人们找到了真正的主流文化,如神韵等,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理智,更多的人们都会在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