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12日讯】“袍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天官.冢宰》︰“掌王之燕衣服。”汉郑玄注︰“燕衣服者,巾絮、寝衣、袍襗(泽)之属。”清朝孙诒让《正义》:“案泽、襗字通,《诗》笺、《杂记》注及《论语.乡党》皇疏引郑注并以袍泽为亵衣。”
按郑玄笺注,是说掌理君王日常闲居的便服,有头巾、睡衣﹙或说被子﹚、内衣之类的。这里的“袍襗”是指贴身内衣,尚无军中战友之意,而依清朝孙诒让《正义》记载“袍泽为亵衣”,亵衣,即贴身的内衣。
袍泽,开始用来专指“军中的战友”,则源自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这首诗主要是表现秦军战士出征前,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
袍,长衣。如汉朝史游撰《急就篇.卷二》曰︰“袍襦表里曲领裙(裙)。”唐颜师古注:“长衣曰袍,下至足跗。”
另“与子同泽”,东汉郑玄笺︰“襗,亵衣,近污垢。”及宋朝朱熹.集传:“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于垢泽,故谓之泽。”泽,通“襗”,贴身内衣,即汗衫,俗称“汗褟”。因其贴身,近于汗垢,故称之。
古代男子凡穿着袍服,必先穿泽﹙亵衣﹚,再穿袍﹙长衣﹚,再加中衣﹙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的近身衣物﹚,最后再加礼服。如清朝孙诒让《正义》:“盖凡着袍襺者必内着襗,次着袍,次着中衣,次加礼服为表。”
由此可知,袍、泽都是古代衣服名称。同袍,本义为同穿一件长衣;同泽,本义为同穿一件内衣。当然,能够同穿一件衣服,就表示双方感情深厚,也就是指战士间相亲相爱,故“同袍”、“同泽”都作为军人间的互称。
另“同袍同泽”亦指共穿一件衣服,原是形容军中士兵相互友爱,同仇敌忾,后用来形容军中同事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因此,后来“袍泽”就合用成为军中战友的代称了,如袍泽故旧、袍泽之谊。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