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民生必需品越卖越贵?

【看中国2013年10月23日讯】 越卖越便宜的民生必需品,国内不多,譬如汽车+电器等,都是外企、民企激烈竞争的。凡是政府、事业单位与国企三位一体垄断的,从水电油气到住房、上学、看病,都是越卖越贵的。为什么?因为我国沿袭了2700年前创始的盐铁专卖传统,越是民生必需品,越是被权力从严从紧地管控了起来。

基本上,国内的主要社会资源与财富,都是依靠权力来配置的。过去的权力配置,是以盐铁专卖、粮食统购统销为标识的;如今的权力配置,则是以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学校+医院之类的垄断专卖为标帜的;显然,贯通古今的这样一条吃霸王餐的食物链条,你一眼就能够辨认出来。

盐铁专卖的策略大师管仲,当年就得意于自己制度设计的巧妙。他说,国家专营每个国民的生存必需品,表面上没有征税,不会被人民反对,实际上比征税更肥厚,能征到手两倍于赋税的人头税!于是,2700年来,中国独具了世界各国没有的变相人头税——各国政府的主要收入只有赋税,中国政府在赋税之外更有专卖收入。

原始的盐+铁的专营,是因为只有盐和铁才能够集约供应。来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可以集约供给之后,粮食统购统销就比盐铁还要严苛了。如今的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学校+医院乃至电话+电视+网络等等更宽泛了,凡是民生必需品,只要没有高技术门槛,是不是都可以拿来专卖了?

这里你会发问,为什么汽车+电器没有专卖呢?问得好!问到了穴位上:2012年我国进口芯片花费了1920亿美元,远超过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可见,汽车+电器之所以越卖越便宜,之所以能够逃避专卖,是靠技术专利打破了特权专卖的——国内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曾经走过30年“国产替代进口的民族工业道路”,浪费了投资,保护了落后,最终仍旧啃不下高科技的硬骨头,我们才不得不放弃国产,向跨国公司门户开放了。

由此你发现了,凡是没有专利技术的民生必需品,都是可以被垄断专卖的。斯密认为,凡是长期坚挺、只涨不跌的商品价格,无非是出自以下5种原因:1,暴利被隐瞒了;2,自然垄断;3,行政垄断;4,行业垄断;5,拥有专利技术。看一看这5个原因,你不就恍然大悟了:除了拥有专利技术才打破了专卖的汽车+电器之外,目前国内,又有什么商品能越买越便宜呢?换言之,国内凡是越买越贵的商品,又有哪个不是被斯密所说的三重(自然、行政、行业)垄断拿来专卖的呢?

由此可见,在消费领域越来越宽泛的现代社会,继续沿用古代那个巧妙的人头税,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民生必需品越卖越贵,垄断专卖的政府也就越来越肥,肥得不妙了。为什么?因为这种现代版本的专卖制度,犹如诺赛克描述的那样一幅不妙景象:“一个人独占了沙漠里的唯一一眼泉水,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收费。”

比方说,政府、事业单位与国企三位一体,仍旧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民生必需品。所有“维持生存必需的、须臾不可离开的、并且是不能替代的”(米瑟斯语)的民生必需消费,像鱼鹰被渔夫扼住了咽喉一样,你是被食利者联盟强迫买单的,他们的垄断暴利,也就转嫁为千家万户的昂贵生活成本了。

这个专卖特色,是不是很鲜明呢?跟啃爹能啃得脑满肠肥相似,这种资源与财富分配机制上的啃老(百姓)也一样,也能啃得少数人盆满钵满。正因为现行体制沿袭了这样一条食利者联盟啃定了老百姓的食物链,导致了社会上利益共享较少,利益冲突较多,也导致了财富分配呈现出“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城富乡穷”的特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杨连宁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