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9月04日讯】英国《金融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戴维•皮林8月26日在该报写道,人们流行把印度比作乌龟,把中国比作兔子,认为“印度龟”将会凭借其民主体制和有利的人口因素优势超越“中国兔”。现在则有一种更恰当的比喻。现在印度越来越像一只被闪耀的车灯吓住的小鹿。车灯确实让人睁不开眼,小鹿无处可逃。
我们不得不佩服戴维•皮林的幽默感,他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写得生动有趣。然而,不管文章如何有趣,印度的经济形势严峻却是不争的事实。印度增长率几乎比数年前下降了一半,目前为5%,这对于一个潜力巨大却又极端贫困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经常账户赤字和预算赤字过高,卢比汇率猛跌。
汤森路透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连跌四个月,美元兑卢比从5月初的53.69一路飙升至 8月 28日的68.85,卢比贬值超过28%。而从7月底至今,卢比贬值超过16.5%。印度货币贬值如此迅速,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本国政策制定者,都有些坐不住了。
8月27日,印度财长齐丹巴兰拿出了十点计划试图遏制本币暴跌,但卢比依然直线下跌至8月28日的历史新低68.85,并且1个月期美元卢比远期合约价格已经触及70高点。以68.85卢比兑1美元的汇率计算,印度人的购买力自5月份以来已经下降了2.5至3%,这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衰退风险。
观察家认为,由于中国、日本等国的经济持续放缓,第二场亚洲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中。这场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分几个阶段展开,而资金流动性的每一次收紧都会引发一场新的金融风暴,印度政府目前采取的应对措施却无法阻止金融风暴的来临。
“金砖四国”一词的创造者吉姆•奥尼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他还能更改“金砖四国”这个概念,他将只会留下中国一个国家。那么,印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是金融问题。可以说,印度的经济,主要靠海外热钱的涌入。
但在印度政府决策层多年的优柔寡断和政策反复之后,极大地挫伤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等一些大公司,近期纷纷撤回对印度的投资计划。
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今天,只要投资者不愿再呆在这个国家,那么,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即可流进流出,而市场信心从不足到危机,有时仅仅一步之遥。2012年,印度仅吸引了不到2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到经济放缓的中国所吸引的直接投资的十分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印度政府犯了一个错误,即对境外投资进行限制,包括将印度公司海外投资限额从净财富的400%降至100%,居民向海外汇款的限额从每年20万美元削减至7.5万美元。此举无意中造成外国投资者的恐惧感进一步增加,资本加速外逃。
近期在新德里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印方一位高官抱怨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正在减值。而实际情况是,中国正计划在印度北方邦兴建一个专门生产电子产品的工业园,为了实施这一项目,中方已经挑选了6个城市——坎普尔、安拉阿巴德、勒克瑙、莫拉达巴德、诺伊达与大诺伊达以及库尔杰——作为合适的候选地点。
其实,印度对中国投资总是“欲迎还拒”。这既有历史方面的影响,也有这些年来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同的原因,再加上“强邻即敌”的传统政治观念,导致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
两年前,摩根斯坦利的专家预测,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印度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中国。具体地说,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维持在7%左右,印度则会达到9至10%。在接下来的20至25年中,印度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中印的现状相比,却与之相反,印度要超过中国,至少在未来15年以后再来谈论。
那么,印度出现的经济危机值得中国庆幸吗?对于这一问题,也许大多数中国人不感兴趣。印度对中国着迷,中国却很少关心印度。在中国人眼里,印度不够资格成为逐鹿亚洲的对手。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经济如何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中国人更愿意把中国和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作比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