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10月16日讯】在访问了德国和俄罗斯之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0月14日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他在与意大利总理伦齐会谈后,双方宣布签订大约16项商业协议,总值超过100亿美元。
这似乎是“雪中送炭”。高达12.7%的失业率和史上最高的财政负担,让意大利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今年上半年已有8000多家企业倒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意双方加强合作,拯救陷入衰退的意大利。
为鼓励中国投资意大利公司,意大利知名媒体集团创办了一家名为“卖给中国人”的网站,专门针对中国投资者推出广告。中国人现在控股大约200家意大利企业。截至目前,今年欧洲只有英国吸引的中国并购资金超过意大利。
这一现象被一些评论家称为中国在欧洲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中国现在的情形类似于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需要输出产能,而彼时的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储备,占当时西方世界黄金储备的48.5%,为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和日本的4.5倍(也是二战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而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雷切尔•桑德森10月15日在该报发表的《新“马歇尔计划”?》文章中说,中国投资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切断战后欧洲形成的某些关系。这种方法上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是必要之举,但这也反映出欧洲对全球经济实力平衡变化做出的回应。这种平衡随着欧元区危机和美国资本逃离而发生了改变,它扰乱了欧洲各国政府和美国的历史联系。
文章认为,中国公司过去仅仅有意收购在欧洲上市、拥有拉美或非洲等地资产的资源公司,但现在它们很有兴趣收购那些位于欧洲的资产。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再加上中国公司持有大量资金,这意味着中国收购机遇比过去多得多。
据德意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量略高于61亿欧元,落后于印度、冰岛和尼日利亚。但到2013年年底,中国对欧投资存量已增长4倍,达到近270亿欧元。市场人士表示,这股投资热潮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对外投资模式的转变,预计中国对外投资将在今后10年继续增长。
其实,在金融危机爆发6年之后,关于新“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更多地聚焦在中国身上。除了国外热议这一话题外,在国内学界、经济界也同样如此。包括有关专家提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倡议。他们向政府高层建言,欧洲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强大,拯救欧洲已经不再是欧洲人自己的事情,中国救欧洲,也等于救自己。中国可以效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通过贷款,以资本输出形态带动商品、劳务、技术和标准深到入欧洲。这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也有必要成立一个“中国国际开发计划署”。
当然,这些建言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欧洲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债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对欧出口迅速下滑。中国在欧洲经济危机关头推出新“马歇尔计划”,不仅可调控国内物价、缓解贸易战、优化组合外汇投资,还能加快中国产业的换代升级,分散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
不过,有一点值得澄清,在欧洲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中,中国在欧洲的大量投资,包括购买部分国家的国债,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况且,中国与当年的美国大不一样,当时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特别是在亚洲、欧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稳增长”也需要政府动用大量资金进行投入。
尽管欧洲人十分希望中国能伸出援手为他们解困,但是中国显然没有能力承担“拯救欧洲”的重任。欧洲国家再困难,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例如2013年意大利的人均GDP为36267美元,中国为5414美元,是中国的6.7倍。他们的国民至今仍能够享受高福利,日子比中国人过得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