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7月17日讯】
小石头大乾坤
一块小小的玉石,要经历好几亿年的时间才能形成。成玉的物质来源是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浅海里沉积的白云岩,经过“塔里木运动”、“华力西运动”等地壳运动,以及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最终形成了玉。玉矿一开始埋藏在地下,后来又经过地壳运动,随着昆仑山一起上升到地面。又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岩石断裂风化,随着爆发的山洪冲击而下。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农闲时节下河捞玉的习俗,也有中原的探险家不辞万里来到和田寻找玉石。
当一块小小的和田玉被握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她温润柔和的触感、表里如一的玉质、清扬远播的声音。然而正因为玉的这许多特性,先民们很早就开始将玉投入劳动生产,在劳动的过程中发现了玉的美,由美而产生崇拜,由崇拜而使其人格化。数千年来,玉被人们赋予了多少精神内涵!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其实后面还可以加两句:“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从一件很小的事物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从一个时间的点上,可以看到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时间;同样,在一个世界之外,也许还有无数个世界,在时间的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还会有时间。正如一块小小的玉石,放在手掌上也许并不稀奇,然而当你细细探究,可以发现她能够包含整个天地乾坤!
美玉不琢的自然美
自然是人类的栖息地,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没有了适宜的自然,人类的发展、进步、文明,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审美意识的力量之不可低估会让我们在看到满大街的服装式样和颜色的时候深有体会。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美玉不琢”将新的审美意识带给了人们而她也正是对美的真正诠释。她将让人们认识到天造胜于人造,自然美是最伟大最不可超越的美,她向人们展示了原生态、自然美。这一审美意识的将对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不琢”在号召人类保护自然,崇尚自然。
“美玉不琢”不代表不对和田籽玉进行任何装饰。“鲜花需要绿叶扶”,美玉也需要其它材料的衬托,使其更美丽。美玉不琢是将稀有的、珍贵的、完美的、未经雕琢的中国玉原石作为主体,伴以名贵的附件装饰(红木底座、金属装饰等),运用中国传统的技艺,将现代人崇尚的自然美、时尚感和现代的人文精神完美地呈现在中国玉原石上,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以玉和、玉美、玉德为标准的真善美,让人类的物质需求与审美意识开始向“原生态”、“自然美”回归之共性的艺术精品。
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纹理,有着独特的意境;每一块原石都有着不同的皮色,有她特有的生命。玉被灌注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文精神“德”和“礼”的象征玉造型圆润,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具有从玻璃至油脂的光泽,皮色有白、灰白、青白色、青色、黄色、灰色、黑色、糖色、浅绿色至深绿色等,能够满足人的视觉享受。所以,“不琢”可以让玉保持最“原生态”的状态,可以让美玉呈现最原生态的美丽。
这事实上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是一种感恩和奉献。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其实爱自然也就是爱自己,也就是为人类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这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感恩和奉献之心。美玉不琢是一种新的文化,比之十玉不琢不成器的古代玉文化,美玉不琢背后站着的是中国现代玉文化,这种玉文化即讲求人的内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又讲究人与社会和谐。她是现代玉文化的精髓,这种新的文化是能够推动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弘扬的玉文化,她将成为人类和谐的标志。先进理论的指导能够让人们的实践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可见,伴随着美玉不琢而生的既有新文化又有新物质,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她都有利于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与和谐。这种和谐的思想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她表明了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最新的认识,也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最深刻的认识。美玉不琢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典范。这个世界,是因为创造才发展才进步的,美玉不琢,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既利于自然又利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创造是和谐的创造,和谐,是多么美好。
神形兼备的创作美
“黄金有价玉无价”。因此,玉雕的收藏价值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灿烂而悠久的玉器文化,也衍生了国人对玉的崇拜和敬畏之情。玉雕象征着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玉材不仅有坚硬的质地,其本身具有的色彩通过加工处理后,又会以不同的色泽显现和相互映衬,其天然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可以随物传情,使作品更加生动。要将天然玉材变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自勺可视玉雕作品,当然离不开玉雕制作技艺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为神奇。
玉雕是采用天然玉质材料,由人类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反映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民俗传统,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并有较高审美意义的静态视觉形象。它是用适当的工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地去除多余部分,使之最终成为具有经济价值和审美意义的实体。实体一旦完工即是玉雕成品。
玉雕创作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成的艺术形象。它与国粹京剧艺术同样重欣赏轻情节,重形式轻内容,讲究形式美。可以说,玉雕不是大型交响乐,而是抒情的轻音乐,就象喝一杯清茶,既兴奋又柔和。玉雕创作当然要反映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程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与绘画有所区别,它是用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的,如四季花卉同时开放,日月同时生辉。
作为造型艺术,玉雕特别强调形式美的规律,注重运用不同雕刻手法来表现形式美。其雕刻手法主要有圆雕和浮雕。圆雕是在实际存在白勺空间通过体、面、线等造型手段表现玉质和作品的题材。圆雕可通过体量表现气势,通过面白勺起伏和线白勺变化表现细节,通过线条约束外形,突出轮廓。观者可环绕圆雕作品从任何角度欣赏。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立体形象,利用透视、错觉、实影造成较为虚拟的空间效果,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场景。圆雕和浮雕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件玉雕作品上,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衬托,穿插运用。在玉雕作品的表现题材上,通常将其分为山子、器皿、人物、花乌等,在工艺的角度上其鉴赏和评价原则不尽相同。这种分类方式具有技艺上的专业性,也较好地抓住了作品的形式特点。然而作品的题材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表现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借鉴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对各种不尽相同的玉雕作品的审美元素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领悟玉雕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领。
根据玉雕作品的形式鉴赏特点和重点,可以将其简单归为具象玉雕、装饰玉雕和抽象玉雕三大类。当然,对这种划分的理解不能过分教条,这种分类并不绝对和截然,比如具象玉雕和抽象玉雕都有装饰功能:而装饰玉雕又往往采取了不同的具象组合和抽象纹饰突出主题并强化装饰效果;抽象玉雕一定是对某种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表现,其表现形式一定具有某种装饰效果。
具象玉雕
是以客观事物为蓝本,对其外观、神情、动态、性格等进行再现。再现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应抓住特点,表现更深的意境,以有形表现无形,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艺术效果。如玉雕动物、植物、人物等除要准确刻画其外观外.还要通过凝固的瞬间形象传递其动感、神态、思想和性格等信息。具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准确、生动、自然、传神。
装饰玉雕
是基于客观事物,但通过概括、夸张、提炼等手法表现美学装饰价值,注重观者对美的体验和享受。如玉雕画、屏风、玉雕山子、器皿等,创作题材可以较为广泛。装饰玉雕的鉴赏要点不是在于真实,而是在于是否具有美感,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
抽象玉雕
通常是直接表现本质和内在结构,以点、线、面表现时空的节奏和韵律,追求时空的相对统一.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和精华,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材质特点和传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玉雕实体在中国玉雕作品中较少见,但抽象纹饰比比皆是,如涡纹、饕餮、盘长、太极图等。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相信抽象玉雕在中国一定会诞生出自己的鉴赏群体。抽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能调动观者的情绪,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玉雕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指题材、主要思想、人物、环境、情节等的综合,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相对于形式.内容通常可以通过作品标题或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和表达。玉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例如作品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体验更侧重于情感。作品一旦完成,其形式就已固定不变.而内容却会因观者的不同而不同。内容的发掘一方面依赖于作者的学识和才能,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观者本身的鉴赏水平。玉雕作品的内容通常看似简单、通俗,但经过充分挖掘后却往往发现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虽然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了一些嘲讽和警示内容的作品,但大多数玉雕作品的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借古喻今,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幸福的生活。
自然产生的事物具有美的特性,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材料的质地美,构成了天然的美感,这也是玉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汉代{说文解字}中有“玉,石之美者,色晶莹,璀璨、坚实、扣之有声,触之温润”的记载。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就是充分利用并发挥原材料的质地美。这涉及到玉雕设计制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其基本要点就是挖脏去绺,突出玉石之美,反璞归真。在设计创作法则上就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玉石的透明度、光洁度较强,细节刻画不大显眼,这就应该在外形上下工夫。以充分暴露的外型来刺激视觉,打动心灵。同时还应注意繁简、疏密、虚实、动静的对比关系,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
美玉不琢和工艺玉雕看似有些不和谐,然而,当我们用哲学的观点细细思考,便会发现她们有着内在的统一,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的自然美与创作美,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她们同样代表着中国玉文化的和谐与发展。玉是自然的,中国的玉文化反映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为玉是大自然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存在环境的祈求的一种经久不衰的物化形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