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食六月六:尝焦屑,喝羊肉汤

 2013-07-13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3年07月13日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都源自古代,所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也集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文化。

即将来临的中国农历六月初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别称:“天贶节”,“伏羊节”,“晒衣节, “晒伏节” “姑姑节”等;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那么在六月六,有什么中华美食为人们所爱好呢?

(一) 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

江淮地区有在夏历六月初六尝新小麦的习俗,所以有广为流传俗语说:“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

夏历六月初,小麦新熟。当地居民将新小麦粒炒熟后,磨成粉末,叫“焦屑”,用开水冲泡,加芝麻油、白糖,搅拌后即食,十分美味。在六月六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然后全家人一起吃焦屑,以感谢上苍的恩赐。因此,六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i,赐赠的意思)。其起源据传为宋真宗赵恒于某年的六月六日,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这位皇帝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至今犹存。

时至今日,“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的民俗逐渐推广,所以在中国北方把炒面也叫做“焦屑”;而在山东,则把炒米磨成的粉叫做“焦屑”。

炒焦屑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活。因为炒麦子的火候需要把握得恰到好处,火大,麦子炒过了火,焦屑就会有糊焦味,吃的时候会发苦。如果欠火候,炒出的焦屑便又会失去应有的焦香味。所以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老人掌勺炒焦屑。

(二)六月六,新麦馍馍熬羊肉

六月六“伏羊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个饮食文化节。一说伏羊节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就开始,持续一个月。在伏羊节,徐州人有集中在各个酒店、羊肉馆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习俗。

此习俗历史悠久,其美食制作相传为中国烹饪文化的鼻祖彭祖所创。彭祖原名篯铿。篯铿因进雉羹于尧帝使帝康复,封于大彭氏国采邑,因他善于养生,寿高八百,后人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所烹制的羊羹和雉羹工艺,至西周时定为宫廷御膳,所以羊羹与雉羹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形成一种羹文化圈。

而伏羊节民俗则源自春秋晋国宰相狐偃向女婿、女儿认错的故事。晋国宰相狐偃之婿想在六月六除掉狐偃,其妻不忍,偷偷回娘家告知其父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向女婿认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汤热情款待,互相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仿效,以求家庭和睦并图吉利,遂成民俗。

六月六,盛行吃伏羊的时间契机在于正值新麦登场,新酒酿成,山羊肥壮,鲜嫩可口,肥瘦香间,膻味极小,加上精制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种香料烹制,其味香醇汁厚不腻,汤色美白令人胃口大开,再配以新麦馍馍,更是人间美食,所以有“六月六,新麦馍馍熬羊肉”谚语广为流传。由于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实是以食为疗的一大创举。

(三)六月六,郊游尝莲又品藕

六月六,老北京还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清代《北京竹枝词》这样描绘:“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六月六,正值荷花盛开,人们也常到什刹海边尝莲品藕。此时,两岸柳垂成荫,水中荷花争艳,在此乘凉消闲吃冰食,岂不是别有一番韵味。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