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经济是否重蹈日本覆辙

 2013-06-07 06: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4

近几年,很多经济学家一方面惊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担忧中国经济潜在的风险。唱好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同在。人们关心,中国经济其惊人成功会不会戛然而止,中国能否避免成为下一个日本?

中日经济发展似曾相识

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过后的几年里,日本的资产价格从昂贵发展到高得离谱,日经指数令人眩晕地飙升至3.9万点。当时尽管西方世界在股市崩盘后一蹶不振,但日本经济却轻松地就返回了正轨。日本企业凭借它们的高市值,收购了一批值得炫耀的外国资产,日本银行则拥有全球最高的信用评级。那时的日本,根本不会受到出口市场疲软的致命打击。其经常项目盈余和强劲的财政状况,为宏观政策提供了回旋的余地,使得任何形式的经济放缓都只是暂时现象。日本银行适时猛踩油门,商业银行则发起放贷狂欢,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资产市场和资本投资领域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中,日本政府坐视地价以年均15%的幅度高速上涨,而同期日本的G D P年增幅只有5%,远低于资产价格的涨幅。在1989年日本土地资产泡沫最高峰时期,按照日本当时的土地价格折算,单单是卖掉东京的土地,就能买下整个美国。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就比美国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要高。

这一切听上去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同样的情形近几年在中国正在显现。

华尔街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救市计划,以此为基础,地方政府推出了18万亿的救市计划,规模之大足以令世界触目惊心。2009年中国经济轻松回到9 .2%的增长水平,20 10年甚至达到10 .3%,似乎中国经济根本不会受到出口市场疲软的致命打击,完全可以不用去关心出口下降只是暂时性的冲击呢,还是持久性的回归。央行猛踩油门,商业银行发起放贷狂欢,国际游资火上浇油,一时间,流动性泛滥,资产市场和资本投资领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不仅房价暴涨,大蒜、辣椒等一切可以成为资产的产品,价格也都轮番暴涨。

虽然接下来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进行了痛苦的紧缩,例如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央行共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2次,加息5次,但是货币不可能有效收回。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 2余额达到97.42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居世界之首,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要高。回顾2008年,中国货币存量还排不上全球前三,可见这几年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而且,未来也很难控制货币发行,因为前期投资的坏账最终要靠发货币来弥补。这几年,房价翻了好几倍,即使在严格的限购令下,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房价仍然上涨10%。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发生在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借贷危机,是否有着日本经济的某种影子?中国经济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泡沫产生的机制及危害

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必然推动资产泡沫化。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资金黑洞吸引热钱流入,导致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反过来导致进一步的热钱流入,加剧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循环往复,不断自我加强。日本是典型例子。“广场协议”前,为了避免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大规模发行货币,已经致使房价过快上涨。“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热钱流入;热钱流入加剧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又吸引热钱流入,如此螺旋叠加,导致土地价格被不断推高,资产泡沫被越吹越大。

正因如此,笔者才在不同场合一再地说:虽然从根本上讲抑制房价要靠货币紧缩,但是抑制房价本身又构成紧缩货币的一部分。因为房价抑制住了,热钱流入就止住了,内生性货币供给也就停止了。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超发货币不但不会导致本币贬值,反而致使其升值。是的,在一个外围流动性泛滥,内部又资产泡沫化的环境中,超发货币,不但不降低利率,反而拉高利率;不但不导致本币贬值,反而会加剧本币升值。2010年、2011年中国出现的民间高利率,就是典型的例证,近几年出现的人民币升值和当年的日元升值也是如此。

但是虚高的房地产价格,必然重伤经济。

首先,即使资产泡沫不破裂,也会极大地提高工商各业的成本,从而降低经济的竞争力。高房价、高地价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土地和房屋租金成本,高房价、高地价还通过增加工人的生活成本,间接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高房价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入。而且,资产市场的高收益构成了做实体经济的高机会成本。试问,做什么实体能比炒房子更赚钱?资产市场泡沫化,必然致使人们无心做实体经济或者因为高成本而无法做实体经济,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

其次,资产泡沫破裂势必重创整个经济金融体系。资产泡沫需要不断的资金流入才能维系,但这显然不可能;资产泡沫化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孱弱的实体经济终究也会无法支撑过度发展的资产市场,最终资产市场坍塌也就成为必然。要知道,日本经济长期低增长甚至衰退,正是泡沫破裂的恶果。

汇率升值而又农地保护危害大

1985年9月22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五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商讨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在协议签订后的三个月中,日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高,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达到20%。到1988年,日元对美元汇率相比1985年的汇率已然升值85%。此后,日本逐渐告别快速增长,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故不少人认为,是日元快速升值给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落下了帷幕。

反对汇率升值重伤日本经济的人提出:同样受“广场协议”影响的还有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大幅升值,尤其是德国,相比1985年协议签订之前的汇率水平,到1988年,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70%,为什么德国经济却没有出现如日本那样的严重衰退,反而是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呢?

今天,在美国的压力下,人民币处在长期升值通道中。我们自然关心,升值会不会致使中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为此,有必要回答为什么同样是本币升值,德日经济表现却迥异?答案在于,两国土地政策有别。

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与日本的土地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单单货币超发和日元升值,是不容易引发那么大泡沫的。但是加上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业用地一条,危害就大了。由于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势必要减少工商用地的数量。高房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商品房用地稀缺的缘故。货币超发,本币升值热钱流入就很难不资产泡沫化。

反观德国,不是如日本采取限制土地交易的政策,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供给,抑制投机需求,从而有效减轻了土地和房市的压力。土地整理制度有力保障了用地需要。德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住房福利政策,政府凭借掌握的大量公有土地和住房,以较低的价格投入到住房市场上,基本满足每个家庭的住房需求。政府还通过税收和法律等手段,严厉遏制房产投机行为,迫使他们放弃炒作房地产。这些手段不仅有效抑制了德国国内炒房者的投机行为,而且有效抵制了国际资金干扰德国市场稳定,使得德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保持长期健康稳定。

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汇率升值虽不一定会造成经济严重衰退,但是,如果汇率长期大幅升值而又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业用地,那么房地产泡沫就容易形成。这最终将重创该国经济。中国处在人民币缓慢但是大幅升值的过程中,中国也存在货币超发,中国也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业用地,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土地数量管制的理由不成立

中国有个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据说,这是要保证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4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让人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是18亿亩,而不是10亿亩,又或者是20亿亩呢?可见这个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看起来,挨饿是粮食少了,不够吃,其实不然。经济学常识说,离开价格我们不知数量为何物。假如你愿意出100块钱买一斤大米,那么我敢保证家家户户阳台上一定种满了水稻,粮食会多得吃不完。实际上,只需出到汽油的价格,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不说美国在大规模用粮食制造生物柴油,也不说东北的汽油里,含20%的乙醇,夏天汽车开过,会滴下一路水滴来,冬天汽车开过,排气管会一路冒蒸汽,单说笔者之一的家乡四川省剑阁县长湖村。因为有一个大水库,故而取名长湖村。因为有这个大水库,好些田可以直接引水灌溉。但是,今天这些直接引水灌溉的水田好多已经荒芜了。像这样荒弃农地的现象并不少见,用来种粮的土地事实是减少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挨饿。就是说,我们对粮食的出价是低于对工业品的出价的,种粮收入低于打工收入。

所以,吃不吃得上饭,不是种粮的土地多与少的问题,不是粮食多与少的问题,而是收入高与不高的问题。是的,吃饭问题本质是收入问题。世人不是因为粮食少而挨饿,而是因为贫穷出不起价才挨饿的。见过穷人挨饿的,可有见过富人挨饿的吗?发达国家不主产粮食,但是发达国家的人民挨饿了吗?发展中国家多数农业是主产业,可是饥饿偏偏发生在这些国家。

古人早已经说过:挨饿的是种粮的人,穿丝绸的不是养蚕的人。那是说,要吃饱饭,不挨饿,其实可以不用自己种粮的,可以用口袋里的钱去市场购买粮食。工商用地收益是农业用地的十几倍、几十倍,为什么要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呢?是怕别人粮食封锁,所以即便工商用地的收益远远高于农业用地的收益,仍然要维持农业用途?但没有人封锁自己的财神爷。今天朝鲜与西方敌对,西方从来没有封锁粮食呀?

假如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损失的只是工商用途和农业用途的差价,倒也罢了。问题是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导致高房价,这不仅严重伤害制造业,还导致剥夺穷人,补贴富人,产生两极分化。当今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收入转移的巨大机器,只不过,这个机器从事的是将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向少数高收入人群和特权人群转移的工作。这是因为,能够分享房地产泡沫盛宴的一定是有钱人,而买不起房子的穷人反而要支付更高的房租。所以,不能又痛恨高房价,又主张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又要振兴制造业,又要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也不能不救制造业,却指望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这是矛盾的事情。

18亿亩耕地红线的规定肯定没让社会大众受益。根源出在哪里了呢?出在土地国家所有上。收入分配的问题其实是产权的问题,土地产权归政府,怎么指望地方政府不搞土地财政呢?土地产权归政府,怎么能指望土地收益会归你我呢?有些人说什么土地财政是因为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没有钱因而发生,不对的,难道你有钱了,见到地上有500块钱,就不捡了?难道因为有钱,就会有钱赚而不赚了?

是否重蹈日本覆辙在于政策应对

虽然由于中国医疗、教育等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国土地国有因此而缺乏吸收货币的海绵等原因,因此不能简单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房价,但是即使这样,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也不算低。看多者将高增长数字加入模型,以此为高不可攀的估值辩解。然而从历史上看,G D P高增长与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系甚微。日本出现经济奇迹的那些年份里,股市表现低迷,韩国、台湾和泰国等高增长率经济体的市场指数20年来鲜有增长。资产泡沫产生的投资回报,绝对不是来自真实的商业业务,而是来自投资者的新加入资金。正确的看法,资产泡沫很可能意味着真实商业活动利润空间的减少,而不是相反。因此,资产泡沫做大,最终一定是不可维持的,无非时间早一些还是晚一些。

中国税费高昂,上游垄断,创新不足,这是中国长期增长的另一个不利因素。

当然,中国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中国虽然已经没有了剩余劳动力,但是还享受着人口红利,中国的劳动成本仍然很低,中国有着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和分工网络,大规模形成对于中国制造的代替,短期还不可能发生。尽管控制的方法不对头,中国对房地产进行的调控毕竟意味着对房价过度上涨风险的认识。这些决定了中国经济仍然具有维持一个中高增速的可能。

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有机会不重蹈,但是必须政策应对正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