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等职。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胜军”、“常捷军”夹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对捻军作战,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7年授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出将入相,外王内圣,立德立言立功三皆不朽。时人论之,以为有史以来惟诸葛亮、王阳明先生稍可与之相比。曾逝世后,挽联如云,对他极尽赞美之词。左宗棠挽云: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挽云: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安内攘外,旷世难逢天下才。
何绍基挽云:
武乡淡静,汾阳朴忠,洎于公,元辅奇勋,旗常特炳二千载;
班马史裁,苏黄诗事,怜忆我,词坛剀谊,风雨深潭四十年。
俞樾挽云:
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
为天下悲,为后学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
在文学上,曾国藩造诣极深,于古文、诗、楹联皆为大家。吴恭亨评其联语曰:“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也,如长江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对联话·卷七·哀挽二》),朱应镐《楹联新话》序中亦谓:“而湘乡曾文正公、德清俞荫莆太史(即俞樾)以殊勋硕学咸精此体(指联语)。”把曾国藩与楹联大师俞樾相提并论。楹联收入《曾文正公楹联选录》、《曾文正公楹联》。今人胡正山,江伯饴辑《曾国藩联语辑存》(稿本)。
曾国藩一生,虽极伟大,但如梁启超所说:“非有超群帙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性。”“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己,如斯而己。”(《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这是极为精辟之论。而曾氏的联语,恰好集中反映了他立德修身的孜孜努力。阅读、分析他的联作,对于我们研究曾氏以及教育自身都极富意义。试读其挽乳母联: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此联虽挽乳母,而注情之深,比挽母有过之而无不及。联语赞扬了乳母的恩德,表达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发自至性,朴实无华。足见曾国藩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这篇挽联让人想起美国大作家福克纳的那一篇《在长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这篇演说系哀悼家中女仆之死,真挚如痛悼亲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悼词,曾的挽联与之何等相似!也足流芳后世。
曾国藩创作了很多格言联,用以赠人律己。这些格言联,蕴含人生哲理,时至今天仍不乏积极意义。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以上诸联,吴恭亨《对联话》中均有收录,并认为其“谈理较若深邃”,可“以代座右箴铭”,“不可徒作俪言读”,堪称的评。
曾国藩楹联中精辟的儒家言论又可从如下一副自题督署联看出来: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此联为他1866年调任两江总督时所题,并悬挂总督府衙。上联希望各位多讲真话,多进忠言,揭他的短处;下联则说:所有部属都与我如同师兄师弟,能使同事们有善行、令名,方算尽了我这个为师兄的心。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如此开诚坦荡的胸怀和接纳逆耳忠言的雅量,实为可贵!此联以议论入对,说理明晰、深刻,全面且格律谨严、音韵铿锵。
曾国藩在楹联上的贡献,是所谓的“文章格式入对”。即散文化。曾作为古文大家,将古文句式写入楹联,使联语更加语体化,更加活泼、灵动、多姿。其挽汤鹏云: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结尾虚词的使用,使此联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接近于“说话”的风格。
又有挽莫友芝联云: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人。
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清道光举人,学者,精版本目录学,能诗。本联追怀往事,叙说友情和悲恸哀悼的心情。莫早年游北京时,在琉璃厂书肆同曾国藩相遇,二人一见倾心,遂定交。宿学,指积学之士。莫曾长期佐曾国藩湘军戎幕,这就是下联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紧接着以“酒尊和泪,来吊诗人”,表达了作者悲恸的心情。本联行文流畅,追溯往事,如涓涓细流。
写景联则以题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联为代表: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上联写湖光山色迷人,我不过是来此欣赏的过客。李白《夜宴桃李园序》:“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下联对景思人,面对荷花满湖,不由得怀念才华横溢而遭贬谪的诗人。诗人,指明文学家杨慎,他自幼在湖畔读书。一万顷,虚数,夸张之词。实际桂湖面积仅60亩。联语先写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为一体,表现了高雅的韵致。
曾国藩才高不及学富,其联语往往体现为吴恭亨所说的“以学力胜”。如赠何太史移家扬州联: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何太史,何栻,字廉昉,清江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吉安知府。罢官后流寓淮扬,以盐致富,大营第宅,曾赠以此联。上联写致富之事。“陶朱”即范蠡,佐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知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浮海至齐,隐姓名,与鸥为侣,治产至数千万。复尽散其财去陶,自号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又致富累万。事见《史记·货殖列传》。泛宅,谓以船为家。下联写营建之事。说在二分明月之夜,你像南朝何逊一样,伴随着仙鹤,移家扬州。何逊,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在扬州时,每值梅花盛开,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阳,思梅不得,固请再任扬州,以鹤自随,适寒梅怒放,大开东阁,与文士友好,笑傲终日。《梁书》、《南史》皆有传。杜甫《和裴迪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联用致富与何家典故,出以雅词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曾国藩联语中颇有意思的是其赠妓女春燕联: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据《晚晴楼联话》载:“金陵‘光复'之初,……某日,曾公(国藩)邀锺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楼中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公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书联赠之。”梁羽生认为此联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读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有趣得多。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从艺术上看,此联也是散文入对,通俗如话,而又工稳大气。
曾国藩一生作联达4000余副,数量既巨,内容复丰,应予重视并加深研究。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