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大陆著名导演谢飞在个人微博账号上发表文章《可笑、可气、可恨的“现代文字狱”》,批评矛头指向当下大陆主管当局对电影界的管制措施,尤其是强行禁止在官方渠道外评奖、办节的荒谬行径。
谢飞导演是针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录播的“电影导演表彰大会”有感而发的。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发言者频频将“表彰”说成“奖”,因此必须重说、重录。对此,谢飞解释并批评称,“奖”与“节”这两个字,近年来在中国电影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方可使用,否则就是犯禁,就会受到封杀或惩处,是新的“文字狱”。
存档图片:中国-传媒
据谢飞介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协会奖”创办于2005年,旨在团结自身、激励会员,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强与自律。但随后,“有关领导管理部门”指示:要减少或禁止电影界里的各项评奖活动,只允许“华表”、“金鸡百花”等两三个电影评奖存在,其他都被取缔。刚刚创办的导演协会奖也被扼杀。
六年后,经过协会人士的争取,该评奖得以恢复,但条件是不许称之为“奖”,而要改为“表彰”,否则就不批准、不报道,不转播。因此从2011到2013年间,三次评选活动中,导演奖必须称为“被表彰导演”、获奖感言则为“被表彰感言”,奖杯必须说成是“被表彰证明物体”。
“奖”字不能轻易用,“节”字也是一样。据谢飞称,近年来大陆某些机构和地方也举办一些电影节,但都只能冠以“电影展”、“电影论坛”等名目。因为如果叫“电影节”的话,就不会被批准举办。连2011年创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初也只能以“国际电影季”的名义申请举办,但荒谬之处在于,英文依旧称为“festival”(节),因为有关领导不懂或不管外文称呼。
谢飞质问,世界各国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电影节,都是民办为主、政府支持。“我们的政府与某些领导人为什么要来独家包办、一手控制呢?”
谢飞称,他曾多次询问有关政府官员,是否有行政法规性质的正式文件或公开指示禁止使“奖”和“节”的称呼,回答是没有。但是因为过去领导指示过,现在就还要照办;即使该领导人早已退休甚至去世,官员们还在顽固执行。
导演谢飞是中共元老谢觉哉之子,代表作有《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等,其中《香魂女》曾和李安的《喜宴》同获199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近年来谢飞淡出执导一线,但仍为政策松绑、建立分级制等电影体制改革大声疾呼。
(原题目为:著名导演谢飞批评官方垄断评奖为“现代文字狱”)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