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耻:中国人买奶粉遭全球围剿(组图)

英国《金融时报》4月8日称,一些超市4月开始限制顾客只能购买两罐婴儿配方奶粉。此前数月,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推行婴儿奶粉限购。外电普遍认为,原因在于中国对外国产奶粉的需求量“大得可怕”。相关:【从奶粉恐慌看中国的经济成本】

英国广播公司8日称,英国规模最大的几家连锁超市,莫里森、森宝利、阿斯达以及乐购已从近期开始宣布限购两罐婴儿奶粉。《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上述几家超市时看到,奶粉货架上已贴上购买须知。记者向一家超市的值班经理询问原因时,对方表示这是总部的安排,没有特别指出要注意哪一类顾客有过多购买奶粉行为。但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这和中国近期出现的奶粉抢购潮有直接关系。英国零售商协会的发言人理查德·多德对《金融时报》称,相信这样的新规定是应生产商要求推出的。生产商认为,某些有组织的顾客群体可能会大举买入奶粉之后再出口,对企业利益造成伤害。

在澳大利亚,大约两个月前,各大商场、药品保健品店联合采取保护自家婴儿行动,每人每次限购4罐婴儿奶粉。店内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收银系统,24小时内超量或反复购买者,电脑拒绝通过。当地邮局原本也曾表示要限制奶粉邮寄量,但由于市场从源头上卡住购买量,邮局认为没必要再设卡,但提高了邮寄费。现在,寄奶粉的价格基本上与奶粉价格相当,如果加上保险费,比奶粉价格还要高一些。

德国奶粉限购是从1月底开始的,德国最大的日用品连锁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连锁店在奶粉柜台贴警示称,“每位顾客最多只能买3包奶粉”。近来,DM超市的限购规定又“升级”,不但限购3包,还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证明或带着孩子才能买。德国海关也一般只允许华人一次往中国寄5包奶粉。因此很多国内的人通过外国人代购,或通过德国食品商代买。

新西兰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开始,就在婴儿奶粉专区贴出“每人每次限购两罐奶粉”,还特别用中文大号字体注明。这一限购令在2012年9月“升级”,新西兰官方声明称,一切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包括网购及亲友赠送等渠道,而只有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因此,个人代购的奶粉无法从新西兰海关清关,将被限令退回寄货人。目前的做法是,由新西兰当地具有RMP(风险管理认证)资质的华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在当地代售奶粉,收集到一定数量订单后,统一向一家名为GILMOURS的超市下单,再由具有资质的物流企业转运回国。这种模式下,网购回国的新西兰奶粉在新西兰当地的采购成本较之前从当地超市直接采购上涨约15%至20%。但好处是,新西兰政府征收到了出口关税,GILMOURS超市赚取了销售利润,华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赚取了奶粉差价和物流利润。

我们以后还能去哪里买奶粉呢?且听听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北美找丢网:我去~~中国人买奶粉被全球围剿。受中国人在海外大量购买婴儿配方奶粉的影响,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各大超市也开始对婴儿奶粉实施限购。达能公司宣称,在英国超市设置限购标准是为了“避免有人大量抢购婴儿奶粉用于非法营利目的”。 貌似在美国超市买多罐奶粉目前还没事。

@韩志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消费者奶粉限购,因为中国对健康奶粉的需求“大得惊人”。奶粉限购令限的是消费者,抽的却是中国政府耳光。吃是人生第一需要,婴儿奶粉更是重中之重。世界第二经济体连健康奶粉都无法保证,还奢谈什么中国梦!先别做梦了,解决好吃的安全吧!

@财经网:【微评:希望奶粉限购能唤起大陆乳企的责任心】今日,蒙牛总裁孙伊萍在博鳌表示,香港对大陆奶粉限购对乳企首先是责任—是用心做好品质,重获消费者信心。只有担起责任,才能把握机遇。对此,我们表示理解与欢迎。我们希望大陆所有乳企都能知耻而后勇。

@新民晚报评论:【奶粉限购令是机遇更是警钟】如果抱着“香港限购后很多人只能被逼着买内地产奶粉”的心态去看限购令,那只能说,内地乳制品行业仍然没能从消费者不断地用脚投票中吸取足够教训,内地奶粉让人重拾信心仍然遥遥无期,这一切,恰恰是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珠珠妹的麻麻:中国妈妈海淘奶粉感觉太没尊严了,国外到处限购,国内也设各种规定提高税收,限制入关,我们却不得不死皮赖脸的抢,想方设法的囤,孩子连口放心奶都吃不上,祖国的未来在哪里,对不起,我真的看不到。

@随心而动刘顾问:海外纷纷推出针对中国人的各种各样的奶粉限购令,这简直是当代最大国耻!强烈建议国家立即实行零关税进口婴儿奶粉。如果说此举可能影响蒙牛伊力等奶企,那这是它们乃至整个奶业应该付出的代价,因为生产合格奶粉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只是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转起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九霄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