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放对地方 孩子可以成为天才(图)

 2013-03-27 12: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网络截图)

最近,看到台湾孩子詹朴在国际的服装设计上受到肯定。他的母亲说:“孩子告诉我们他的兴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营造环境,让他发挥。”这句话非常对,把孩子放对地方(niche),让他发展能力,就会成为天才。

试想,埋首耕耘自己的能力、废寝忘食的人,他怎会不成功?他不但会成功,而且能活得很快乐,更何况人生追求的不就是成功和快乐吗?说句实在话,很多父母分不清对孩子的要求,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詹朴的例子,可以提醒父母:停下来想一想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常将“上学”(schooling)与“教育”(education)画上等号,其实两者不相等。送孩子上学,不代表他受到教育;能受到教育,跟学习环境有关。

台湾学生普遍没有自信,老师问问题时,即使会,也不敢回答,更不要说把创意表达出来。其实,孩子要敢做自己,不被老师、同学嘲笑,环境很重要。

美国有个校长讲了一个故事:每年,他的学校都举办提倡绿能环保的地球日活动,由各年级准备节目,包括幼儿园,家长、教师都是贵宾。有一次,轮到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上台说话;站在台上,他因怯场说不出来。等了一阵子,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没说话,他的“校园哥哥”(学校实行“大手牵小手”,每个小朋友配一个高年级学长姐当作校园伙伴),就走上台,站在他身边作精神支柱。

他们依然没有说话,台下两千五百个师生也没说话,都安静的等待。最后,有个老师说:“或许这个同学只是要跟我们问好!”大家热烈鼓掌后,七年级的校园哥哥就牵那个小朋友走下台,全场没有人做鬼脸或嘲笑。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其实都有这类发窘、恨不得钻进地洞的经验。那个校长说,要使孩子敢做自己,必须给他说出心中话而不被嘲笑的安全环境;若是一开口,就被骂笨或嘲笑是猪、用膝盖想都知道(这句话非常伤人),孩子怎肯开口?他的创意又怎么可能表达出来呢?其实开口问,只笨五分钟;不问,则笨一辈子,因此提供学生可以做自己的环境,对他们的创意发展很重要。

2011年,日本大地震,核能厂震坏,有辐射危机时,台湾和大陆都出现抢购碘盐的人潮;碘盐卖光了,就有人买碘酒替代,以为是碘都行。其实,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碘酒不能喝,喝了会送命。这种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事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会不敢问,怕被耻笑的心态。

在台湾,除非我们能给孩子一个不因犯错而受罚、不和别人比成绩的环境,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詹朴、吴季刚或古又文。而创造这种环境不难,就如同那个校长说的“同理心”而已。

来源:国语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