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采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电影《沙家浜》中刁德一的扮演者马长礼先生时,说到他在《沙》剧中处理刁的台词,十分精彩!马先生提到了辽宁人艺老前辈王秋颖先生,并讲述了王先生教他台词发声的故事。
1984年,王秋颖患肝癌。最后时刻,王秋颖想见李默然一面。医生、护士不准李默然进去。李默然央求、争辩,对方仍不允。于是,李默然的嗓门职业性地高了起来。就在这时,病房里的王秋颖忽然喝问道:“谁在二堂喧哗?”于是,李默然分开医生、护士,推开病房门,应声而入,做了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这是假戏真演。在电影《甲午风云》中,王秋颖饰李鸿章,李默然饰邓世昌。
还有一个真戏假演的往事,听起来更寒酸。拍《甲午风云》时有一场戏,北洋大臣李鸿章宴请各国使臣。所有摆上的菜肴全是木头做的。国家只给批了半斤香肠,切成薄片每盘撒上两片。好拍摄拿叉子叉东西吃的镜头。连李鸿章也没福气吃上香肠。
看过电影《红日》的人对影片中人山人海,气吞山河的场景无不印象深刻。但谁能想到,那些气势恢宏的场面都是演员们饿着肚子拍出来的呢。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红日》外景地周围的树皮、草根全被老百姓当作粮食剥尽、刨光了。一碗棒子面粥、一碗地瓜干和一个不大的馒头便是一天的伙食。由于缺少粮食,大家常常工作到半夜还饿着肚子。由于饥饿,许多演职员肠胃都不适,难受得很。有时,演员演着演着就饿昏过去了。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导演汤晓丹等人很是着急。
在剧中饰演我军团长刘胜的里坡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于农作物种植有着一种本能反应。他发现外景地这儿土质很好,而且剧组在这儿要拍好几个月,能不能在这种翻块地来种些吃的呢?他与杨在葆一合计便从集市上推回了一车萝卜秧、茄子秧。大伙听说要种蔬菜,顿时来了精神,全都来帮忙,翻土、浇水的、挑粪施肥的,好不热闹。你别说里坡这个法子还真顶用,在大家精心呵护下,地里茄子、萝卜长得很快,不久就可以入口了。拍了一天戏后,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地里拔萝卜,摘茄子,享受着自已辛勤劳动的果实。不过,肚子问题虽然得到了缓解,但萝卜、茄子毕竟都是没有油水的东西,无论生、熟吃到肚子里终有不顶事的时候。于是,大家又买了些农民刚刚摘下的还没成熟的梨,权当补充。
谁不说俺家乡好,拍电影连饭都吃不饱。毛泽东时代缺吃少穿,拍片时连导演也每人按定量吃,吃不饱就没了。电影《小铃铛》的陈方千导演有个经典故事。大家吃饭难免掉在桌上一点米粒饭渣,陈导演饿到什么程度?他把別人掉的饭粒都扒拉到自己碗里,拨到嘴里“叭叭”就吃了。大家都不觉得奇怪,这是很难忘的。本博这样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掉的米粒一样可以充饥。
当然,也有完全背离生活的地方,电影《李双双》拍摄于1961年,是中国的“灾害年代”,在河南林县拍戏,演员们根本吃不饱,“我们天天吃南瓜面条。”据孙喜旺的办演者仲星火回忆,“好不容易吃一次米饭,当地领导专门调配的大米是红色的陈米,和石头一样。”后来怕演员们浮肿,又调来黄豆粉,睡在林县蚕桑学校的地板上,蚊子可以用蚊帐挡住,跳蚤却不能驱赶,也不敢打药,怕毁了蚕种。“每人起床时身上都是红红的包。”而这一切在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片中当然不会有丝毫透露。
还有邪门的了,据网上透露八一厂四方大脸的张勇手在拍《奇袭》时正赶上三年灾害饿了个贼瘦。咋办,急中生智,往他的腮帮子塞棉花。
如果你问作家协会的头头脑脑为什么要当作家,不是伟大理念就是共产主义,不是身残志坚就是励志奋斗。瞧,还就莫言说了实话,怕挨饿。老秦说,诺贝尔那厮真有眼力。来,崔永元你还不赶紧做个“实话实说”。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