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曹长青:莫言得诺奖不是坏事

 2012-10-15 21: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7

在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文人们有很重的诺奖情结。一种是认为瑞典文学院不懂中国文学,所以不给中国作家发奖;另一种是认为中文作品离世界优秀作品还有距离,没有哪个作家真有资格得奖。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作家也好,读者也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诺奖抱着敬仰、崇拜的心态。

高行健以中文作品得奖后,那种对诺奖的热度似乎降低了不少。这次莫言得奖,会更进一步使诺贝尔奖在中国降温,因为莫言是中国读者更熟悉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随手可买到。大家一拥而上刻苦攻读了一阵子之后,发现既没体验到情感的共鸣,更没得到思想的启迪,连语言技巧也没学到什么的时候,仰慕的劲头就会减低。而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上述三个方面(情感、思想、文字技巧)最起码得占其中一项。

我以前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对那类乡土作家没兴趣。对文学作品,我基本上只钟情西方那些很有思想性的。这次莫言获奖了,就从网上找到他的代表作《丰乳肥臀》看了一下。不是因为被那个赤裸俗贱的书名吸引,而是因为从报导中得知,莫言曾跟他的英文翻译者葛浩文说过,“你尽可以跳过我的其他小说,但一定要读一读《丰乳肥臀》。”既然莫言把这篇东西当作代表作,那我就看看它代表了什么。

公平地说,莫言的文字比高行健好很多,颇有些对场景描述的功力。但从内容上看,虽然有些章节他试图使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制造一些“这边悬念,那边提心吊胆”的景儿,但总体上来说,他和高行健有很多类似,也是把一堆民俗、传说故事搬弄到一起,东拉西扯、甚至胡编乱造到气死人的地步。根本什么人物也没塑起来,更毫无思想。很像乡间“说书的”,信口讲一些琐碎、不连贯、缺乏承上启下逻辑的故事。据说莫言在中国很有市场,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一点。在有那么多书可读的今天,难道许多中国读者都成了当年趴在地垄沟里、饥不择食、对什么瞎编滥造都大眼瞪小眼听的半大孩子?

当年高行健的东西号称“现代派”,现在莫言的作品又冠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帽子。但无论把什么主义冠到你的小说头上,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人的故事。一部小说看完以后,没有留下清晰的人物形像,基本就是失败的,说明他没有通过情感、思想的描绘塑造起人物。这种失败,对大众通俗小说来说,可以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来弥补;对所谓纯文学来说,则是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来平衡,而那种细腻,主要是指对抽像的东西,也就是对思想和情感的刻画。而莫言的作品,则是对外在事物、外在行为的叙述,尤其是一些引起视觉和感官刺激的描述,要么性,要么血淋淋,要么残暴、要么变态等等,是非常浅薄的一类作家才弄的东西。那些东拉西扯的故事片段,琐碎到烦死人的地步,而且毫无长篇小说要求的内在的“通”,内在的“律”,反正是脑子里蹦出一段奇思怪想或道听途说,就统统塞进所谓的小说里。至于那些杂乱无章的场景描述,是否有助于塑造人物,升华情感,或表达思想等等,统统无所谓,往里堆就是。“魔幻”在莫言那里的翻译就是“可以胡乱”。

给这种东西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帽,真是“高明”之举——把缺陷用一个可以“蒙”大众的名头掩饰成“美和深刻”。其实这才是中国诺贝尔获奖者们的一大“成就”。当然,莫言承认自己没有思想。比高行健的故作高深强很多。

可能有读者会质问,如果莫言的作品像你说的那么烂,怎么瑞典文学院就看不出来呢?瑞典文学院唯一懂中文的马悦然是个研究中国古汉语的“匠”,根本不懂文学。这点我在12年前的《评高行健系列》里已经谈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找出我对马悦然90分钟的采访,看看这位瑞典文学院士对文学能谈出个什么四五六来。

至于其他评委,大概基本看莫言作品的英文译本。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莫言获奖后谈到,莫言的东西都是葛浩文翻译成英文的,“他不是逐字逐句、一段一段地翻”。用英语说他是“rewrite”,类似中文的编译。顾彬说“葛浩文非常知道他要翻译的作家的弱项,用心地把它们翻成比中文原文更好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中文作品经常是从英文翻译成德文。”

对这点我有第一手的了解。我读过葛浩文翻译的中国作家的一本书(没出版的原稿),他基本就是根据原书一些单独、不成章的故事用英文重写的。经他这一重写,零散的故事成了整体的一本书,而且语言逻辑、段落的承上启下、故事内在的连接性等等,都比原中文好很多。可惜那位中文作家没领葛浩文这份用心的账,认为他没按原文翻,放弃了他的译本而另找翻译,重译后出版。后来的译本我没看,因为早就清楚中文直译英文的不可读性。葛浩文当然最清楚,他翻译的那些作品和原文距离有多大。莫言真该把他的奖金分一些给葛浩文呢。

有评论说莫言赢在他所使用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上。这下把不太懂什么文学流派、什么“主义”的芸芸大众和“二手货”(Secondhand,没有原创和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虚荣且装模作样的)评论者们震住了。

20世纪的文化人们,最热衷的就是把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冠以各种“主义”以显得其“高于”大众通俗文学。而在这个和大众文学拉开距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伪文学横行的空间。伪文学、伪主义都是半吊子文化人制造出来的。他们能成功,一是因为文化的普及,涌现出一大批二、三流作家、评论家,他们不仅是大多数,而且占据话语权力;二是没有独立判断能力、跟着时髦跑的年轻人也占大多数。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同样。

马悦然曾以羡慕和骄傲的口气给我介绍说,瑞典文学院评委里,有人一天看三本书。一天看三本书的人,跟30天写一本书的人同样,典型的“二手货”。更何况,瑞典文学院从100多年前的第一届颁奖起,就开始发“照顾奖”,拒绝给众望所归的托尔斯泰。他们连高行健那么明摆着的“伪现代派小说”都当真了,再给一个莫言,实在一点都不奇怪。多说一句,不给莫言的话,给日本的村上春树,照样是给一个玩“伪哲学”的。村上春树对中国读者的欺骗性更大。这是另外的话题。

魔幻现实主义根本不是什么神秘到高不可攀、值得仰望的概念。最典型的其实是大家熟悉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虽然那时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还没出来。这类作品的特色是通过写人在幻觉中的异变,来展示现实生活中荒谬的一面,带有很强的宿命论。这是20世纪小说家表达对现实悲观失望的一种形式上的尝试,五、六十年代曾在经历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风靡,不少印度英语作家也跟进。但这种形式已经随着20世纪的翻页而大幅退潮。

这类作品写得比较好的,并不是靠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而是靠对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某些人和事的细致描写而营造出的一种氛围,一种孤寂悲凉的感觉。这类作家通常很有写作“匠”的功力。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虽然其内容远不像这个书名那么深沉,故事也夸张地超现实、人物庞杂难记,哪个都欠完整;但其文字本身很细腻,很有文学味。即使不喜欢那些怪异故事和人物,也能因他的语言本身而进入作者希望你进入的那种感觉。(马尔克斯政治上左倾,是卡斯特罗好友是另外一回事)

而莫言那些杂乱无章的故事则写得非常粗糙,像农民手上的老茧一样;净是些外在活动的描述,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细腻。怎么读,你都无法把自己的情感容进去,就是一个不耐烦的旁观者。莫言其实是那种所谓寻根派传统小说的写法。但传统都有个规矩,写不好,读者就能看出破绽。而莫言把他的小说演绎成魔幻现实主义,就可以把那些毫不连贯、根本不符合人物思想和情感发展逻辑的胡乱跳跃,甚至胡编乱造,用什么“魔幻”“超现实”给唬过去了。这种所谓“魔幻”其实是障眼法,是藏拙,或者说是掩盖思想贫乏、情感粗糙、文字不优美的遮丑布。

上述德国汉学家顾彬曾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是40多天之内写完的,另外一部作品是90天写完的,一个德国作家一年才能写出100页来,莫言能在两三个月之内写800页出来,从德国人的角度看,他很有问题。”从哪国人的角度来看,都有问题。任何一个人说他曾用这种速度写东西,就压根不值得看了。没有一个拿自己当回事儿的严肃作家是这么个“制造”法的。

如果说读马尔克斯的“魔幻”感觉还是在看小说,读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被带进去的话,读莫言的东西就像看一些二、三流电影的片段,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变,既不连贯,也没有娱乐感,短暂地吸引一下眼球,看完什么都没留下,一堆模糊不清的人影,而且被那些琐碎、无意义的描写弄得很烦。没有任何章节,哪怕一个句子,让你想停下来,思考一下,或重看一遍(这是我判断好坏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更主要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要表达的那种荒诞意识、那种无奈的宿命感,在莫言这部作品里面完全没有表达出来。虽然我本人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悲观人生、宿命论、以及其怪异、反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等,全部都持否定态度,但如果文字本身功夫到家,思想、情感描写细腻,也还是愿意为提高自身的“文字匠”能力而去阅读。但不客气地说,莫言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没有可取之处。他的场景描写虽然不错,远超过高行健,但由于和高行健一样地感情粗糙,没有思想,所以要学写小说,还是建议看西方的东西,先培养点细腻感情,再提高点思想水准。

莫言跟高行健另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近乎变态地写低劣的性活动。美联社报导莫言获奖的标题就是“以写粗俗下流、杂乱无章故事而著名的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ChinesewriterMoYanwinsNobelliteratureprize;knownforbawdy,sprawlingtales)。一堆一堆的和性有关的外在视觉、感官的描述。中国文学里《金瓶梅》和《红楼梦》是有明显区别的,《金瓶梅》是低俗娱乐作品,《红楼梦》则严肃认真,作者真有林黛玉般的清高,所以那叫文学。而莫言则是写些和《金瓶梅》都没法比的东西,却被中国和世界当作《红楼梦》给冠上文学桂冠。人类的文学事业难道真的越来越堕落了吗?

人类的文学是否堕落是一回事儿,诺贝尔奖经常很堕落在西方是公认的。和平奖可以给恐怖分子阿拉法特、(得奖前)什么和平事业都没做过的奥巴马;经济奖发给曾把人类经济带入灾难的凯恩斯学说的后人克鲁格曼,文学奖水准就是高行健、莫言了。

目前中国媒体上这么欣喜若狂地欢呼莫言得奖,这在国际上其实是很丢脸的。只有弱者、不自信者,才会有如此这般受宠若惊的表现。就像从来没拿过奥运奖牌的国家,得块金牌,举国欢庆。只能证明你们也太弱了(心理弱)。在美国,谁得个奖,一条消息而已,一天就过去了。所以,莫言获奖是件很好的事,促使跪拜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们快点直起腰吧。

2012年10月14日于美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