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僵尸企业”正在啃食中国经济(组图)

 2012-08-23 12: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6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率维持在0.9%不变。美银美林银行业分析师吴旖(Winnie Wu)指出,这个数据掩盖了中国经济中的重大风险,靠中国银行系统喂养的大批“僵尸企业”正在啃食中国经济。

就在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当下,这些“僵尸企业”正在拖累中国经济,甚至有可能将中国经济推向“迷失的十年”,就像日本经历的那样。

中国政府正在维持僵尸企业的“生命”

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实力最弱的企业撑扎在倒闭的边缘。当他们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这些企业理应破产,然后银行注销他们的贷款并承担损失。

吴旖称,中国政府不允许银行系统注销这类坏账。相反,中国政府迫使银行继续向这些本应倒闭的企业发放贷款,甚至远远超出他们的还款能力。

换言之,在中国政府的授意下,银行系统正在向没有经济效益的“僵尸企业”发放大量贷款。

官方数据隐藏了“僵尸企业”增加的事实

尽管中国多次重申经济转型,但破产的图景却一直很安静。吴旖对银监会最近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这些数据似乎远远低估了潜在的风险。

结合近期媒体的报道,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低得让人惊讶。媒体报道指,中江集团已申请破产,对建行欠债30亿元;翡翠航空于6月份进入破产清算环节,对中国银行欠债30亿元;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集团欠下180亿元银行贷款,正被银行密切关注;陷入困境的10家太阳能光伏企业集体欠下1110亿元银行贷款。媒体曝光的这几单案例说明中国银行系统面临的坏账风险远高于官方数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末温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几乎翻番,不良贷款率为2.69%,较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吴旖称温州是中国经济压力的早期反映,值得继续密切关注。

吴旖的意思是,由于中央政府领导人换届在即,非常重视“维稳”,因此人为地压低了不良贷款率,但这样的后果是更多的“僵尸企业”被催生出来。

第一财经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连续第三季上升。

456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或许仅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隐忧的冰山一角。所谓关注类贷款,是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的一类贷款,如其发生“劣变”,将成为不良贷款。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规模达1.32万亿元。这一数字远大于456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但若考虑到1.46万亿关注类贷款的劣变可能,过万亿拨备的威能将被大大稀释。

僵尸企业”威胁着中国银行系统的健康

银行系统把健康的钱投入到不健康的企业中去,仅仅是因为中国政府授意,导致资产质量恶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中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将它们从坏账中拯救出来。

然而,这并不是“僵尸企业”给银行系统带来的唯一风险。随着信贷条件收紧,企业涌向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美银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的企业债券发 行量同比增长了7成,如下面第一张图所示。吴旖指出,获准发债融资的企业并不全是健康的企业,“过去12个月内,由于银行贷款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问 题企业(如江西赛维和熔盛)获准进入债券市场融资”。

不幸的是,这并不会分散银行面临的风险,因为中国的银行承销了7成以上的企业债,并且自购了5成以上。

(点击可看大图)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是如此熟悉,请参照日本的经历。

中国银行系统面临的压力反映了多年以来的不当投资和资源错配。中国政府通过向“僵尸企业”注入流动性来避免硬着陆的发生。吴旖称,日本在1988年也曾做过这样的傻事,后果是灾难性的。

日本政府的干预增加了银行确认不良贷款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难度,催生了大量的“僵尸企业”。随着日本经济“僵尸化”越来越严重,银行系统在接下来的十年内经历了一波又一波不良贷款危机。

吴旖称,“僵尸企业”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缺陷,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失去竞争力,中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来源;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必要让某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破产,将劳动力和资本转移至更有前景的行业中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尔街见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