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已然力竭,别指望中印需求

2008年至2011年的黄金热已逐渐消退。让我非常开心的是,我去年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没有冒失地断言,中国人对黄金这种货币替代品的狂热追求,将促使金价再创新高,升至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鉴于我无法去中国亲眼目睹中国黄金热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不愿去附和一种连我我自己也都怀疑的概念。

投资黄金按理说应该是件只挣不赔的买卖——黄金是投资大佬约翰·保尔森 (John Paulson)、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以及一批投资界后起之秀的炒作的对象。每当某家央行增加了全球货币供应量(就如欧洲央行已经被迫做的那样)时,金价理应随之劲扬。但金价最终止步于每盎司1,890美元,并且从那以来已回落了大约15%。虽说今年以来金价上涨了3%,但由于关于黄金的故事已不再那么动听悦耳,对GLD这类大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需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就在中国银行正在面向老百姓推广分期购买黄金的产品时,中国经济的骤然放缓严重挫伤了老百姓囤积这种贵金属的热情。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下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总体疲软已经限制住了中国的黄金需求。

在西方国家,黄金无法取代可产生收益的股票和债券。我认为,中国人也逐渐明白了同样的道理。储蓄正在进入银行体系和能够确保回报的投资项目。由于贸易顺差缩小,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已开始减少。

市场对于黄金和金矿股已显现出倦意。尽管金价居高不下,但股价长期萎靡的金矿股还是无法赢得投资者的垂青。由于非上市金矿企业面临上缴更多收入的政治压力,采矿成本节节攀升。几十名南非矿工遭到警察射杀的惊人画面,不由得让人毛骨悚然地回想起曾经存在于种族隔离时代的暴行。

就连印度的婚嫁旺季也没能充分地提振金价从而带动需求增长。实际上,黄金已经从两年前每盎司近1,900美元的峰值跌落,一直没精打采地徘徊在1,600美元的水平,还时不时地到1,500美元区间串个门。由于中国和印度在近些年来一直占据世界黄金消费量的半壁江山,我们可以预言,金价将成为一扇观察中印经济走势(强势或疲软)的窗口。无论美元的表现如何,也无论美联储就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放出怎样的信号,金价上涨已然力竭

本文留言

作者Robert Lenzner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