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这样教 小皇帝变成好孩子

 2012-08-14 05:5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直觉式教育应该结合孩子的发展现况
当我描绘的这些关系障碍还属于少数现象时,大部分成人还有可能根据他们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很少求助教育顾问或儿童心理医师。

我们必须认清与孩子发展相关的直觉行为和放任态度之间的区别。后者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开明和独立的外衣下,漠视孩子及其社会行为;直觉行为则恰恰相反,保持平常心的成人能够感觉到是否需要回应孩子的行为;如果需要,也会知道怎么去做。

幼童的成长发展通常会经历以下阶段:开始时会接受成人的关注和照顾,例如孩子开始说话,是父母期待已久的时刻;之后孩子会无限制地运用语言能力。

在某个瞬间,父母会突然有种感觉,似乎孩子这时不一定要说话,而是应该安静片刻。仰赖自我直觉的父母,就会要求孩子在某些场合应该保持沉默。自我意识里其实是承认孩子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行为,不应该将孩子提高到成人的标准上。

如果我们透过错误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就会倾向以伙伴的身分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个时刻不应该说话,从而引发一场没有结果的讨论;或者我们会站在投射关系的立场,根本不制止孩子说话,因为担心自己变成孩子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美化和肯定孩子插话的行为,认为孩子的话“很有趣”、“很有语言天赋”或“他真是个聪明的小家伙,真令人高兴”等等;又或者,成人已经与孩子处于共生关系中,根本没有察觉孩子是在不合适的场合说话(插嘴)。


压力下的父母,容易失去情感平衡和精神独立

丧失直觉的例子很多,像是现在的普遍现象:孩子已经大了,却还在吸奶嘴或用奶瓶。到了特定时候,采取直觉式教育的父母会对这种典型的婴儿特征感到不恰当,因为孩子长大了,不需要这种东西。以平常心看待亲子关系的父母会和孩子划清界限,出于直觉,他们会认知到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年龄不符。

然而,今天却很难保持直觉的行为模式。随着关系障碍增加,文化(伪文化)层面不断向父母施压,使得保持正常行为的父母愈来愈缺乏信心,陷入无法克服的茫然状态,尽管他们本来具备正确的直觉行为模式,却也面临可能落入关系障碍的危机当中。这是一种漩涡效应,会把正常的父母引入歧途,因为原本正确的行为模式不断被说成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低估这种影响,不要以为关系障碍是无意中形成的,不会传染。这些关系障碍所引发的错误行为,被当事者看成是正确的,还会推荐给其他父母;一旦“健康的”父母承受不了各方压力,就会违背自己的直觉,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这种状态令人难过,也大幅助长了关系障碍。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就会认同下列看法:

─孩子不应该接触过多的成人事务和问题(例如不让孩子接触与年龄不符的媒体和影片、不介入父母的婚姻问题或经济问题)。
─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在外界影响下,对自己的保护。
─不让孩子承接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
─孩子可以享受特有的自由,但不是“什么都可以”。
─成人可以享受孩子的爱,但不接受其他“关系障碍”中的心理前提。
─孩子必须反覆训练,将来才能独立自主。
─孩子可以体验需要成人的感觉,而不是单独去承受外界压力。

我可以举出更多实例,很多都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上述列举的项目,我们也可以视为是确认读者的观点,因为他们早已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并且亲身体验。

直觉式教育存在的条件,是成人在应对现代各种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为精神生活保留一定空间,以保障个人的内在独立性。因为只有这种独立性才能制止在孩子身上寻找补偿、平衡感情中超载状态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远离成人的压力,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简单的方法自我宣泄压力,例如多做运动或去听一场音乐会。

来源: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