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樣教 小皇帝變成好孩子

 2012-08-14 05: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直覺式教育應該結合孩子的發展現況
當我描繪的這些關係障礙還屬於少數現象時,大部分成人還有可能根據他們自認為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很少求助教育顧問或兒童心理醫師。

我們必須認清與孩子發展相關的直覺行為和放任態度之間的區別。後者從根本上來說,是在開明和獨立的外衣下,漠視孩子及其社會行為;直覺行為則恰恰相反,保持平常心的成人能夠感覺到是否需要回應孩子的行為;如果需要,也會知道怎麼去做。

幼童的成長發展通常會經歷以下階段:開始時會接受成人的關注和照顧,例如孩子開始說話,是父母期待已久的時刻;之後孩子會無限制地運用語言能力。

在某個瞬間,父母會突然有種感覺,似乎孩子這時不一定要說話,而是應該安靜片刻。仰賴自我直覺的父母,就會要求孩子在某些場合應該保持沉默。自我意識裡其實是承認孩子的行為就是孩子的行為,不應該將孩子提高到成人的標準上。

如果我們透過錯誤的思考去解決問題,就會傾向以夥伴的身份向孩子解釋,為什麼這個時刻不應該說話,從而引發一場沒有結果的討論;或者我們會站在投射關係的立場,根本不制止孩子說話,因為擔心自己變成孩子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美化和肯定孩子插話的行為,認為孩子的話「很有趣」、「很有語言天賦」或「他真是個聰明的小傢伙,真令人高興」等等;又或者,成人已經與孩子處於共生關係中,根本沒有察覺孩子是在不合適的場合說話(插嘴)。


壓力下的父母,容易失去情感平衡和精神獨立

喪失直覺的例子很多,像是現在的普遍現象:孩子已經大了,卻還在吸奶嘴或用奶瓶。到了特定時候,採取直覺式教育的父母會對這種典型的嬰兒特徵感到不恰當,因為孩子長大了,不需要這種東西。以平常心看待親子關係的父母會和孩子劃清界限,出於直覺,他們會認知到孩子的行為模式與年齡不符。

然而,今天卻很難保持直覺的行為模式。隨著關係障礙增加,文化(偽文化)層面不斷向父母施壓,使得保持正常行為的父母愈來愈缺乏信心,陷入無法克服的茫然狀態,儘管他們本來具備正確的直覺行為模式,卻也面臨可能落入關係障礙的危機當中。這是一種漩渦效應,會把正常的父母引入歧途,因為原本正確的行為模式不斷被說成是錯誤的。

我們不能低估這種影響,不要以為關係障礙是無意中形成的,不會傳染。這些關係障礙所引發的錯誤行為,被當事者看成是正確的,還會推薦給其他父母;一旦「健康的」父母承受不了各方壓力,就會違背自己的直覺,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這種狀態令人難過,也大幅助長了關係障礙。如果我們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就會認同下列看法:

─孩子不應該接觸過多的成人事務和問題(例如不讓孩子接觸與年齡不符的媒體和影片、不介入父母的婚姻問題或經濟問題)。
─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在外界影響下,對自己的保護。
─不讓孩子承接成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角色。
─孩子可以享受特有的自由,但不是「什麼都可以」。
─成人可以享受孩子的愛,但不接受其他「關係障礙」中的心理前提。
─孩子必須反覆訓練,將來才能獨立自主。
─孩子可以體驗需要成人的感覺,而不是單獨去承受外界壓力。

我可以舉出更多實例,很多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上述列舉的項目,我們也可以視為是確認讀者的觀點,因為他們早已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並且親身體驗。

直覺式教育存在的條件,是成人在應對現代各種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仍然為精神生活保留一定空間,以保障個人的內在獨立性。因為只有這種獨立性才能制止在孩子身上尋找補償、平衡感情中超載狀態的衝動。為了讓孩子遠離成人的壓力,我們可以採用很多簡單的方法自我宣泄壓力,例如多做運動或去聽一場音樂會。

来源:大紀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