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危险!内需严重不足

作者:钮文新  2012-08-12 12: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在一轮生产、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和过度紧缩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内需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而现在的物价走势,已经证明:中国经济内需严重不足。

现在重要的是:必须不遗余力地努力增加下游消费品需求,从而保住实体企业,改善其财务状况。商务部研究院采用国际先进的企业评级标准――Themis(赛弥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2000多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测评结果现实,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低于40分――风险巨大的上市公司占比高达23%。

测评同时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加速恶化,尤以创业板下跌速度最快,而主板市场尽管相对稳定,但财务风险迅速上升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实际上,这样的测评结果证实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判断。由于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滥发货币而引发原材料价格暴涨,使得企业购入生产资料所需贷款大幅增长,如果此时此刻股市垮台,不能支持公司及时补充自有资本,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如果此时此刻紧缩货币导致贷款不足、利率上涨,我坚信实体企业会大面积出问题,最可怕的情况是:企业放弃生产。

现在,我们担心的问题是不是已经发生?很像。CPI涨幅快速放缓,PPI的连续负涨幅,恐怕反映的正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内需严重不足的情况。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好的情况。比如,企业商品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之间出现了:出厂价格下跌速度慢于购进价格。而且,一般日用消费品价格、服装价格有所上涨,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利润压力有所减轻?现在看不太明显,要看未来的走势情况。

但我坚信,企业价格无论涨跌都是成本因素的作用。其中,购进价格的下跌是国际市场资源价格下跌的结果;而食品价格上涨是国际粮价上涨的结果。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国际原油价和粮食价格已经形成此起彼伏、轮番攻击的态势,这是所有价格被动接受者――弱势货币国家都必须接受、也无法改变的现实。除非现在立即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这样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我们曾经多次指出:在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前提下,一味紧缩货币压制内需,其最好的结果的通缩,最坏的结果是滞胀。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先通缩、后滞胀。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通缩。至少从核心CPI的角度看,中国站在通胀边缘。因为在2.2%的CPI涨幅中,有1.2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如果再除去能源价格(阶梯电价实施)就算"零"涨幅,我们的核心CPI数据也已经很难看了。按照经济原理的定义,1%以下的CPI涨幅就是通胀。

如果从居民生活体验上看,中国已经进入滞胀。因为,许多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停滞,但生活成本确在大幅上涨。日常必须品,尤其是吃穿成本已经使其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我绝不是牵强附会地非要把中国经济拉向自己的判断,证明自己英明。而是宁愿我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别出现我所预言的结果。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