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弹琴弹得好就得到表扬,弹不好就会挨打,那么钢琴这个原本美好的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分裂而混乱的。”
问:我的女儿6岁,从4岁开始弹钢琴。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她练琴比较主动,我们也常表扬她。可随着曲调的难度加大,她越来越不愿意练琴。只要跟她说练琴的时间到了,她就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有时候弹得不好,只要我一说她,她就开始掉眼泪,甚至干脆就不弹了。为这事,我们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哄也哄过,但都没什么效果。问起周围的朋友,都说练琴是个苦差事,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没因为练琴挨过骂的。请问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自觉地坚持下去?
讲在前面的故事
火圈的那边有小鱼
海洋馆里的驯兽员在训练海豹钻火圈的时候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海豹前面摆一个火圈,用手中的教鞭敲打地面,命令海豹往过跳。每次当它跳过去时,就会给它一条小鱼吃。但是如果它跳不过去呢?驯兽员真的会打它吗?不打,从来就不会打!
驯兽员说,假设我因为叫它钻火圈而打了它,它就永远不会跳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挨了打,它就会把钻火圈这件事和痛苦的体验连在一起。
一个是钻火圈有可能会挨打,另一个是钻过火圈去就会吃到鱼,哪种情况会让它更愿意去钻呢?当然是能吃到小鱼的情况!
回应
要让一个孩子喜欢弹琴的唯一办法就是,当他弹琴的时候,整个家庭呈现出分享、喜悦的气氛。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弹琴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开心,你的琴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我们若想让孩子坚持做某件事,就一定要从中找到积极的层面。比如想让孩子学习好,在他学习的时候,就要让整个家里呈现出令人感到舒服的氛围。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去上学,老师常常批评他,同学都瞧不起他,他会怎样?他会害怕,进学校腿就打颤。但是,如果老师特喜欢他,把他当成一个宝,同学也把他当成一个学习的榜样。他又会怎样?他上学的时候一定会箭步如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家长,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站在旁边:“你坐端正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斜着?”“你写字的姿势为什么不能端正一点儿?”“看你,作业还没写完就想着玩,你就不能专心一点儿?!”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停地被父母说来说去,满耳朵灌的都是负面的评价,他是不可能有一个喜欢学习、自觉学习的好心情的。弹琴也一样,如果我们总去说你这儿弹得不好,那儿弹得不对,你怎么一点儿长进也没有,孩子只会离钢琴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不要老关注孩子弹得不好的地方,而应该强调孩子弹琴给大家带来的享受。
当然,所谓积极的态度,也不见得是多夸奖。无条件的夸奖,只适用于孩子5岁以前。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说:“宝贝,你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公主。”“看,我的儿子是天下最英俊的小帅哥。”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是非觉察的能力,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此时的夸奖对鼓励孩子积极的行为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他要接受社会概念的调整,更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候如果还是过度地夸奖,孩子会产生疑惑,如果再大一些,他甚至会反驳你:“你瞎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好!” 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一点,以为夸奖是万能药,但实际上,这一招用着用着就不灵了。
其实,让孩子有快乐的体验,除了口头的夸奖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哪怕是给他端去一杯牛奶。
另一个需要强调的就是,表扬的另一方并不一定对应着惩罚。孩子每次弹琴的时候,我们表现得很开心,但是他不弹的时候,我们也不要说什么。总之,不在弹琴的问题上处罚他。如果他弹得好,你就表扬他,弹不好就打他,他内心就会产生混乱,钢琴在他心里面是分裂的。这样,在弹琴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和创意就会被压抑。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