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忘记市场规则 政府之手又来了

 2012-05-31 12: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6

近期,温总理重提经济增长“保八”目标,发改委密集审批重点建设项目,超过10个城市松绑公积金贷款政策等,都在向市场传递着强烈干预的信号,因此,有人称之为“2.0版四万亿”刺激政策。

政府再次出手的动机主要在于五个统计数字的下降:

一是工业企业利润的同比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525亿元,同比下降1.6%。4月当月实现利润4076亿元,同比下降2.2%。

二是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同比下降。2012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6个,比3月份增加了8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23个,涨幅均未超过1.7%。4月份,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3月份回落的城市有18个。

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环比下降。2012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835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3月份回落4.8个百分点。

四是商品房销售量的同比下降。2012年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15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4%,降幅比1-3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2421亿元,同比下降11.8%。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2012年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559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较1-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政府在统计数字上总是会下足功夫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把所有的好成绩用数字展现出来,绝不谦虚,用以鼓舞人心;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把所有的坏结果压缩到最低程度,然后再冠以“基本平稳运行”的字样,用以稳定人心。

但是,上述五个方面的统计数字都不给力,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现实,由此而来的焦虑已经写在各级官员的脸上,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让年度GDP增长7.5%的承诺落空,让政府脸面无光。

如果增长速度达不到要求,各地党政官员的政绩就会大打折扣,继而直接打击他们做事的希望和信心,甚至影响整个党政系统的稳定。加之,今年又是一个政治大年,需要有刺激眼球的统计数字营造胜利、和谐的氛围。于是乎,政府“有形的手”再一次打着稳增长的旗号伸向了脆弱的市场。

由上可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市场,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保增长的三个关键领域。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外资、民营企业。要让这些企业为保增长多做贡献,政府能选择的方式十分明显。国有企业多做贡献,靠的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和市场垄断。在国有企业市场垄断地位既定的情况下,给政策、给资金就成为政府必然的选项,其表现方式就是项目审批。所以,发改委密集审批项目,就是想给国有企业以猛烈的刺激以达到年内增长速度的期望值。但是国有企业的效率一向不高,他们会不会辜负了上级政府的期望仍是未知数。

而那些外资、民营企业要多做贡献,一方面它们要与政府拉关系,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但它们显然不能与国有企业的地位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它们要靠技术更新、效率提高、成本下降这些措施来挖掘潜力,说实话,这些措施没有一个容易实现。

综而观之,发改委为国有企业批项目就简单得多,而且易操作,因而成为首选。

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快扩张一直是近两年政府的无奈选择。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是各级政府手中的王牌。各级政府掌握了房地产市场,就等于掌握了城市化进程的钥匙。不可否认,在政府一手操作的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各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从出不穷。但是,过于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又时刻刺激着政府的神经,一旦泡沫破了,整个中国的经济都会受到大而持久的连累。巨大的好处与巨大的风险同时存在,这考验着各级政府官员的取舍之道。在当前保增长的大前提下,在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口号遮掩下,各地政府羞羞答答地松绑公积金贷款政策,就成为一道可以理解的风景线。

对此,上级政府的策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逻辑仍然在起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香饽饽”。这些领域的投资,科技门槛不高,易于操作,便于统计,容易出形象工程。而且,它还会吸引银行的贷款与之配套,从而拓宽统计数字的来源渠道。当然,能拿到这些项目的肯定是那些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田,从上到下对这个领域的操作都十分喜欢、倚重,并已形成了多年的操作经验。翻看各地政府过去多年的工作报告,人们就会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数字一直是各地官员政绩的来源和门面。有了这个东西,官员就有了对地区经济的掌控力和自信心,统计就有了数字,且操作风险又小,怎么能不乐意为之呢?

熟悉了政府惯用的调控经济的操作手法,人们就不难找出“许多国家为何至今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答案了。

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与政府调控的关系越密切,越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不成熟。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政府的权力越大,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干预越多、越成功,越说明该国的市场经济底蕴浅显。

30多年的经济发展,让政府的钱袋子越发鼓了起来。有钱了,政府官员的眼睛越发亮光了,腰杆也硬了,嗓门也大了,“豪气”也越发明显了,掌控经济发展趋势的欲望也就越发膨胀了。当政府官员一看到经济有了下降的迹象之后,那“有形的手”就很难无动于衷了,烫平经济周期的行动随着“有所作为”的豪言壮语就开始了。此时此刻,这些官员早已忘记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忘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也忘记了人的狂妄自大带来的危险,从而,一步一步地陷入致命的自负的漩涡之中。

当政府官员在经济调控中取得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普通民众要当心了。因为,他们的“成绩”被描绘得越壮丽,那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就越被打了折扣,那市场经济的底蕴就越发稀薄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财经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