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抛出“买岛论”之后,日本国内舆情激荡,中日关系则蒙上阴云。钓鱼岛主权之争,关涉中国海权走...
据《南风窗》报道,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抛出“买岛论”之后,日本国内舆情激荡,中日关系则蒙上阴云。钓鱼岛主权之争,关涉中国海权走向。中国海军通过钓鱼岛附近的宫古海峡前出太平洋,已成常态。而在被监视下穿行宫古海峡,则折射出中国海权“成长的烦恼”。
“买岛论”玄机
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抛出了东京地方政府将从日本私人手上购买钓鱼岛4岛的言论,达到了石原临行前诡秘的“到那边放几颗炸弹”的目的。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政坛以出格言论着称。 201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石原痛批日本外交无能,甘做美国的小妾。时隔半年,石原却跑到美国放炮。为了堵住美国人的嘴,他声言,日本人守卫自己的国土,有什么好非议的?演讲后的记者会上,石原声称此举是为了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果不其然,4月17日,官房长官藤村修称:“如有必要,推进尖阁诸岛(日本对我钓鱼岛的称谓)国有化也有可能。”首相野田佳彦透露,国有化是可能的选项。
不少媒体批评石原慎太郎以“买岛论”来炒作,为筹建新党做准备;也有认为这只是个噱头,东京都议会不会为购买钓鱼岛拨款。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是“买岛论”背后的资讯不能不引起中国方面的注意。
首先,日本媒体的言论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没有分歧。石原的“买岛论”一出,《产经新闻》便予以全面支援,希望以此为契机强化对话外交的危机意识;而《朝日新闻》批评石原的言论“不负责任”,原因是会破坏中日邦交40周年的气氛,引起中国方面的反弹,甚至是军备的加速扩张。日本主流媒体的分歧在于石原的行事方式,而不是钓鱼岛主权。
其次,石原将钓鱼岛主权之争转换为日本国内土地产权的转移。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使得钓鱼岛的主权之争似乎隐去了,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被看客”了。日本国内争论的内容集中于钓鱼岛值多少钱,东京都议会能掏钱吗?毕竟买岛所需款项数目不小,超过2亿日元便需议会批准。石原慎太郎曾掏钱在钓鱼岛修建灯塔,在冲之鸟礁浇灌水泥扩建成岛。鉴于石原的“前科”,“买岛论”并不仅仅是炒作的噱头,它已经引起了日本国内的“政治动员”。日本国民多数支援买岛,而且有人愿意捐款,在网路上出现了“一人捐一万”购买钓鱼岛的活动。东京都副知事猪濑直树声称,会考虑设立买岛基金,接受国民捐款。
不仅如此,石原慎太郎还给日本朝野两党施加压力。他先是约见野田佳彦,虽然他声言会谈中没有提及“买岛”一事,但是坊间猜测这是石原向首相施压之举或一出“双簧戏”。之后,石原造访在野的自民党总部,向自己的儿子、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求助,希望自民党能够帮助东京都买岛。无论买岛是否成行,石原都已达到目的:在日本政界扔下一个烫手山芋,引起舆情激荡,使国民聚焦于钓鱼岛问题。
最后,石原慎太郎试图将钓鱼岛与美国进行绑定,这也迎合了美国回归东亚的战略方针。为什么石原选择在美国放炮呢?除了增加新闻爆炸性之外,还因为钓鱼岛问题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钓鱼诸岛历来属中国领土。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冲绳,将之打造成军事重地。 1946年1月,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出,“北纬31度以南、九州到台湾之间的所有岛屿,全部作为战略区域实行托管统治”。 1951年,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美国等国与日本媾和,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约》,将冲绳列岛“托管”的地位确立下来。 1953年,美军“第27号令”又将钓鱼岛囊括在美军行政权的范畴之中。美军的占领并未涉及主权问题,而只涉行政权。 1972年,美军向日本交还冲绳。在美军移交行政权的过程中,钓鱼岛也被交给了日本。美国并且声明,若有主权纠纷,由当事国解决。近年来,是否将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让美国颇感踌躇,直到2010年中日撞船之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与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会谈时说:“我愿明确重申,尖阁(即钓鱼岛)属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范围。我们重视保护日本国民的义务。”这句话不仅前原诚司听到了,石原慎太郎更是记在心里了。
意在宫古海峡?
2008年,美日两国的民主党双双上台执政,但是两个民主党似乎并不在一个轨道上。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希望美军从普天间搬走,并且希望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这与奥巴马想当“太平洋总统”的梦想背道而驰。与此同时,2009年3月开始,中国海军舰队先后8次穿越日本冲绳县的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进行演练。日本媒体找到了炒作的由头,中国舰队每次经过这一国际水道,日本都要进行“全程拍摄”。
宫古海峡是国际水道,中国军舰从此穿行并没有违反国际法规定,但却引起日本的高度紧张。 2010年中国10多艘水面舰艇与潜艇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有日本退役军官认为,中国虽然是通过国际水道,但没有事先通知日本,可能会擦枪走火。而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认为,中国具备了穿过由冲绳列岛连接的“第一岛链”,向以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投送兵力的能力。
显然,日本并不想“适应”中国海军的“例行”操练,2010年底其出版的防卫大纲将军事部署的重心由北方转向西南,也就是冲绳列岛,主要防范中国。 2011年的防卫大纲则将“东亚共同体”这样的字眼也抹掉了,对华军事战略改为“牵制”。
如同日本不會主動放棄釣魚島,中國也不太可能放棄從東海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的便捷航道。宮古水道既寬且深,無論航母還是核潛艇都可從此通行。日本無法圍堵,只能加強監控,而監控的落腳點,除了宮古海峽南北兩側的宮古島、沖繩島,還可以是海峽西南方向的釣魚島。 《產經新聞》提出,「公有化(釣魚島)將使自衛隊常駐成為可能」。可以想見,在區區6.3平方公里的釣魚島,不可能派駐兵,只能是作哨所之用。
從海權發展的角度,釣魚島不僅僅是幾座佈滿岩石的小島,也不僅僅是漁業與能源礦產資源的問題,而是中國能否擁有順暢進出大洋的關鍵水道的戰略性問題。如果釣魚島被日本軍事化,不僅中國海軍的縱深會被壓縮,而且艦隊進出大洋也容易遭到南北夾擊。
中國海權何處去?
艦隊穿行宮古海峽並常態化,中國可謂棋高一著,但是石原「買島」也算得上反戈一擊。人們不得不思考:未來中國海權發展的方向在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這是個問題。
中國是太平洋國家,海軍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似乎是一個不變的定式。但有日本學者曾說,世界上只有日本和美國能夠玩轉航母,世界歷史上的航母大戰也是在美日之間展開。中國海權發展剛剛起步,處於襁褓之中的中國航母艦隊能夠直面美國海軍嗎?
察往知來,美國海權崛起于一場「光榮的小戰爭」—美西戰爭中。美國海軍一戰成名,不僅控制了加勒比海,還在西太平洋取得了菲律賓這一立足點。 1903年美國獲得巴拿馬運河開鑿權之後,不僅溝通了東西海岸,還經過夏威夷群島、關島、菲律賓三級跳,抵達亞洲大陸。美國的成功在於,避開強國林立的大西洋,而在太平洋發展勢力;控制加勒比海及巴拿馬關鍵水道;拿一個衰朽的帝國主義國家祭旗;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的世界海上霸主正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布爾戰爭之中,美國則對英國表示支援與理解。
對中國而言,南海不僅在地緣上類似于加勒比海(均在大國下腹部;圍繞著眾小國),其溝通印度洋的功能也與加勒比海溝通太平洋類似。對於中國未來海權發展而言,南海就是踏板,也是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最大希望。自2008年以來,海南島成為中國的重要基地,海權發展似乎已從「東向」轉向「南向」。中國艦隊出宮古海峽,進入南海,似乎說明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是迂迴之舉,主要目標還是在南海。
原标题:日方:中国擅自穿岛链或致走火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