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往今来“惊堂木”(图)

 2012-03-20 14: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时候,发生的案件都由县以上的衙门受理,衙门负责案件的审讯、处理和宣判。在许多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可以经常看到古时候衙门在审案子的过程中,县太爷坐在公案后,举起一块长方形的硬木,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啪”一声巨响,吆喝之声震荡公堂,往往把堂下之人吓得魂飞魄散,对接下来的审讯不敢怠慢。这块用来震慑犯人的硬木就是俗称的“惊堂木”。

“惊堂木”的身世

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又名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棱有角,取“规矩”之意。因其一响之下,满堂皆惊,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所以俗称“惊堂木”。

惊堂木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惊堂木”为虞舜时以正直著称、掌管刑法的士(狱官之长)“明五刑,弼五教”的皋陶首创,距今有四千多年悠久历史。《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惊堂木就已开始使用。

现代影视作品中,不管是什么历史背景,所用惊堂木大多都有一些精美的龙纹。其实,唐代之前,“惊堂木”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唐太宗时期(公元627-650年),开始有人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虎、狮等,不一而足。武后(武则天)永昌年间(公元689年),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象征意。宋代为卧龙,大都是三爪或者四爪,张牙舞爪;元代的龙形,嘴尖头大,颈细身肥;明代龙形略有变化,嘴凸头大,颈粗身肥,刻有五爪,且头上有角。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又将龙形加以修改,使之嘴缩身瘦,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

惊堂木的选料极为讲究,以结实耐用为本,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高档红木,如檀木、酸枝、黄花梨、鸡翅木等,敲击桌案时声音响亮。但北方也有用桑、枣、黑槐木制作惊堂木的。

惊堂木的重量也有一定之规,净重应该是二斤十三两五钱四分。两斤代表南北两京,十三两代表南七北六十三省,五钱四分则代表五湖四海。照这些寓意来看,惊堂木重量的定规应该是在明朝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只有那是的行政区划才符合醒木定规的寓意。

“惊堂木”的种类

“惊堂木”经历代制度的沿革与演变,从开始只是官员才能使用,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三教九流”的艺人,皆沿袭使用的物事。只是由于使用者身份不同,“惊堂木”大小不同,名称亦随之各异。民间流传一首《惊堂木》诗:“君称龙胆凤翥妃,文握惊堂武虎威;戒规振坛僧道津,唤醒压方紧相随。”

诗意是说,皇帝使用的“惊堂木”称“龙胆”,又称“震山河”,其意是天子一拍,四海皆闻,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惊堂木”称“凤翥”,又称“凤霞”,以显示高贵;丞相使用的“惊堂木”称“运筹”,亦称“佐朝纲”,以显示其宰辅重任身份;将帅使用的“惊堂木”称“虎威”,又称“惊虎胆”,用以壮军威;御史、知府、县令等文官使用的“惊堂木”称“惊堂”,以助声势,严肃气氛;和尚、道士使用的“惊堂木”称“振坛”、“驱邪”、“戒规”、“醒木”、“令牌”,都用以醒神;私塾先生用的“惊堂木”称“醒误”,亦称“呼尺”或“戒尺”,和以维持课堂纪律;当铺用的“惊堂木”称为“唤出”;中药铺、医生使用的“惊堂木”称为“慎沉”,又称“审慎”;客栈柜房使用的“惊堂木”称“镇静”;说书艺人使用的“惊堂木”称“醒目”,又称“过板石”、“拎儿”、“止语”等等,开篇前一拍,是在告诉听众保持安静,说书马上就要开篇了。这些“惊堂木”已经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的惊堂木,但它们都能辅助使用人强化渲染气氛,用处大同小异,只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随着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称谓,故将它们划为一类。

因为“惊堂木”的走入民间,有些野史记载惊堂木的来源与明太祖朱元璋拉上了关系。传说朱元璋小时候有五个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放牛,一起打斗游玩,还结拜为兄弟,朱元璋是大哥。分手时,朱元璋拿了一个扁木头,锯成六截,每人一截,说:“这是一根木锯出来的,就作结拜兄弟的凭证吧。”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而他结拜的五个兄弟,分别做了武将、知府、医生、教书先生和说书艺人。他们聚在一起,上京见大哥。朱元璋非常高兴,便设宴款待。席间,大家拿出当年结拜的物证——那截木头,意思要大哥封官。朱元璋为难了:封得太小,兄弟的情面过不去;封大些嘛,那些跟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怎会服气?朱元璋心生一计,便说:“别急,还是先封木头吧。”他先封自己的那块叫“龙胆”,将军的那块叫“虎威”,知府的那块叫“惊堂”,医生的那块叫“压方”,说书艺人的那块叫“醒木”,教书先生的那块叫“戒尺”。 于是,皇帝的诰封便一直流传下来,各式各样的“惊堂木”就此产生。

“惊堂木”的进步

一直到民国初年,法院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惊堂木,直到今天,还能看到它的影子。从2002年6月1日起,中国法院都使用“法槌”,以维护法庭秩序、体现法律尊严、控制庭审节奏。这是在重新审视古代“惊堂木”的作用,并借鉴于西方国家在法庭中使用法槌的基础上采用的新举措,实际上是属于古代“惊堂木”引伸与革新的产物。中国“法槌”两头为对称的半圆形,材质采用黑檀木,底座以整块硬木刻挖而成,敲击声音清脆响亮。

来源:浙江法制报 (有删节)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