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往今來「驚堂木」(圖)

 2012-03-20 14: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古時候,發生的案件都由縣以上的衙門受理,衙門負責案件的審訊、處理和宣判。在許多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可以經常看到古時候衙門在審案子的過程中,縣太爺坐在公案後,舉起一塊長方形的硬木,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啪」一聲巨響,吆喝之聲震盪公堂,往往把堂下之人嚇得魂飛魄散,對接下來的審訊不敢怠慢。這塊用來震懾犯人的硬木就是俗稱的「驚堂木」。

「驚堂木」的身世

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又名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棱有角,取「規矩」之意。因其一響之下,滿堂皆驚,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所以俗稱「驚堂木」。

驚堂木的歷史源遠流長,相傳「驚堂木」為虞舜時以正直著稱、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明五刑,弼五教」的皋陶首創,距今有四千多年悠久歷史。《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驚堂木就已開始使用。

現代影視作品中,不管是什麼歷史背景,所用驚堂木大多都有一些精美的龍紋。其實,唐代之前,「驚堂木」並無圖案,只是為方便起見,將其頂面做成弧形。唐太宗時期(公元627-650年),開始有人為了美觀,在驚堂木上彫刻動物圖案,有龍、虎、獅等,不一而足。武後(武則天)永昌年間(公元689年),朝廷把驚堂木圖案規定為龍形,取龍乃皇權之象徵意。宋代為臥龍,大都是三爪或者四爪,張牙舞爪;元代的龍形,嘴尖頭大,頸細身肥;明代龍形略有變化,嘴凸頭大,頸粗身肥,刻有五爪,且頭上有角。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又將龍形加以修改,使之嘴縮身瘦,看起來就像一條小蛇。

驚堂木的選料極為講究,以結實耐用為本,多為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高檔紅木,如檀木、酸枝、黃花梨、雞翅木等,敲擊桌案時聲音響亮。但北方也有用桑、棗、黑槐木製作驚堂木的。

驚堂木的重量也有一定之規,淨重應該是二斤十三兩五錢四分。兩斤代表南北兩京,十三兩代表南七北六十三省,五錢四分則代表五湖四海。照這些寓意來看,驚堂木重量的定規應該是在明朝永樂遷都北京以後,只有那是的行政區劃才符合醒木定規的寓意。

「驚堂木」的種類

「驚堂木」經歷代制度的沿革與演變,從開始只是官員才能使用,後來流傳到民間,成為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三教九流」的藝人,皆沿襲使用的物事。只是由於使用者身份不同,「驚堂木」大小不同,名稱亦隨之各異。民間流傳一首《驚堂木》詩:「君稱龍膽鳳翥妃,文握驚堂武虎威;戒規振壇僧道津,喚醒壓方緊相隨。」

詩意是說,皇帝使用的「驚堂木」稱「龍膽」,又稱「震山河」,其意是天子一拍,四海皆聞,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后使用的「驚堂木」稱「鳳翥」,又稱「鳳霞」,以顯示高貴;丞相使用的「驚堂木」稱「運籌」,亦稱「佐朝綱」,以顯示其宰輔重任身份;將帥使用的「驚堂木」稱「虎威」,又稱「驚虎膽」,用以壯軍威;御史、知府、縣令等文官使用的「驚堂木」稱「驚堂」,以助聲勢,嚴肅氣氛;和尚、道士使用的「驚堂木」稱「振壇」、「驅邪」、「戒規」、「醒木」、「令牌」,都用以醒神;私塾先生用的「驚堂木」稱「醒誤」,亦稱「呼尺」或「戒尺」,和以維持課堂紀律;當鋪用的「驚堂木」稱為「喚出」;中藥鋪、醫生使用的「驚堂木」稱為「慎沉」,又稱「審慎」;客棧櫃房使用的「驚堂木」稱「鎮靜」;說書藝人使用的「驚堂木」稱「醒目」,又稱「過板石」、「拎兒」、「止語」等等,開篇前一拍,是在告訴聽眾保持安靜,說書馬上就要開篇了。這些「驚堂木」已經不是原來嚴格意義上的驚堂木,但它們都能輔助使用人強化渲染氣氛,用處大同小異,只是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隨著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稱謂,故將它們劃為一類。

因為「驚堂木」的走入民間,有些野史記載驚堂木的來源與明太祖朱元璋拉上了關係。傳說朱元璋小時候有五個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放牛,一起打鬥遊玩,還結拜為兄弟,朱元璋是大哥。分手時,朱元璋拿了一個扁木頭,鋸成六截,每人一截,說:「這是一根木鋸出來的,就作結拜兄弟的憑證吧。」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而他結拜的五個兄弟,分別做了武將、知府、醫生、教書先生和說書藝人。他們聚在一起,上京見大哥。朱元璋非常高興,便設宴款待。席間,大家拿出當年結拜的物證——那截木頭,意思要大哥封官。朱元璋為難了:封得太小,兄弟的情面過不去;封大些嘛,那些跟自己打江山的開國功臣怎會服氣?朱元璋心生一計,便說:「別急,還是先封木頭吧。」他先封自己的那塊叫「龍膽」,將軍的那塊叫「虎威」,知府的那塊叫「驚堂」,醫生的那塊叫「壓方」,說書藝人的那塊叫「醒木」,教書先生的那塊叫「戒尺」。 於是,皇帝的誥封便一直流傳下來,各式各樣的「驚堂木」就此產生。

「驚堂木」的進步

一直到民國初年,法院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驚堂木,直到今天,還能看到它的影子。從2002年6月1日起,中國法院都使用「法槌」,以維護法庭秩序、體現法律尊嚴、控制庭審節奏。這是在重新審視古代「驚堂木」的作用,並借鑒於西方國家在法庭中使用法槌的基礎上採用的新舉措,實際上是屬於古代「驚堂木」引伸與革新的產物。中國「法槌」兩頭為對稱的半圓形,材質採用黑檀木,底座以整塊硬木刻挖而成,敲擊聲音清脆響亮。

来源:浙江法制報 (有刪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