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发酵力”食物能防癌、抗老、助减肥(图)


网络撷图

黄豆变纳豆、蔬菜变泡菜,营养变加倍。发生了什么神奇事?

古早时代没有冰箱,为了保存食物,可能在西元纪元前数千年,在使用山羊乳、牛乳时就偶然发现了“发酵”。尤其日本,因为湿气很重,反而演变成发酵食品的先进国家,连霉菌都能有效利用,生产出酱油、味噌、米醋等调味料。

纳豆也是日本和尚无意间发现的。用酱油蒸煮晒干后的大豆,原本保存在仓库的干稻草上,竟发酵产生黏稠拉丝的纳豆,更可口下饭。

韩国人则想到利用辣椒、蒜头及盐分保存各时节的蔬菜,成为现今的泡菜。

事实上,发酵最早是描述酿酒过程中气泡产生的现象,是微生物利用酿酒原料中的醣类成分代谢产生了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外界所造成。

但随着科学知识及加工技术的演进,只要是因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纳豆菌等各式菌种)或微生物所含酵素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将大分子分解转变成小分子的过程,例如淀粉分解成寡糖、双醣、单醣,或是蛋白质分解成胜?、胺基酸等,都可称为“发酵”。

像大豆发酵产生异黄酮衍生物,就因为更有利吸收,而增强抗氧化、抗发炎、抗过敏等活性。

发酵与腐坏都是菌种作用的结果,差别就在于发酵过程中益菌获胜。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谢荣鸿说明,发酵过程中的高盐、酸性环境及发酵菌种的存在,有助于益菌生长及代谢,相对也是在抑制杂菌;益菌为了要生存,透过本身的酵素系统,将原料成分代谢转换成其他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才会增加了原本不存在或少量存在的新营养物质,不纯粹只是好吃、易吸收而已。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