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净水斋主:宝马迎亲引发的联想

作者:净水斋主  2011-12-15 01: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2月5日早饭后,走出家门就遇上喜事,小区的直道上停着一溜子宝马,宝马前面还停着两辆非宝马的彩车,当然比宝马还要高级得多,那车型反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哦!现在办婚事真是愈来愈阔了。

我刚刚走出小区一会儿,就听到震天价响的炮声(不是普通的鞭炮声),我想迎亲车队大概起动了。果不其然,我在马路上没有走出500米,车队就浩浩荡荡地从我身旁开过了。

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我耳旁似乎响起《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民歌.王洛宾根据乌孜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来的,这首民歌反映的虽然是乌孜别克族的婚俗。但掀盖头却并非乌孜别克族婚俗所独有。

我小时候,在安徽绩溪农村曾经观赏过许多婚礼,每次都能看到掀盖头的一幕。那年月,农村里办婚事好生热闹,即使经济不富裕人家办婚事,也用轿子接新娘。只是轿子的档次有不同,家境好的是亮轿(除了轿门,三面镶嵌玻璃),家境一般的是花轿,家境差的就以青轿(四面都用青色布料做成)凑合。这也和当下不同家境人家迎亲车队分不同档次一样。记得每逢迎亲之日,办婚事人家都会聚集很多人。抬着新娘的轿子一进村,就响起鞭炮,迎亲队伍经过的路旁都有人翘望。其实,新娘坐在轿子里,路人只能看看迎亲队伍而已。小孩子往往跟着轿子跑。办婚事人家门前人挤人,挤得水泄不通,谁都想目睹新娘走出轿门的那一一刻。实际上那一刻是看不见新娘容颜的,新娘的容颜被盖头盖得严严实实。新娘一只穿着红绣鞋的脚,伸出轿门落在红绢条上,就有伴娘伸手搀扶她出轿。这时候,鞭炮和鼓乐齐鸣,穿着大红绣花衣的新娘,在伴娘牵引下踏着红绢条走进堂前,穿着长褂的新郎紧随其后。接下来就是拜堂行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都是四跪八拜,夫妻对拜怎么个拜法,我毫无印象。拜堂的礼仪很隆重,用我现在掌握的词汇就可称之为“神圣”。我每次看拜堂,心里面都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当新郎官最难的事就是拜堂,新郎官拜堂的一套动作一定要做得漂亮,不能在亲朋面前出洋相,将来自己结婚时,事先一定要练好。拜堂之后,就是掀盖头了。每逢此时,我都为新娘捏把汗,就怕新娘长得不那么好看。那年月,不是自由恋爱,好多新娘没有见过男方的父母,甚至没有见过要共同生活一辈子的男人,掀盖头那一刻,向夫家以及前来贺喜的人露真容,心情该有多紧张!毕竟没有经过伪装完全自然状态的人,即使天生丽质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然而,我对传统婚礼中掀盖头这种形式,却一直铭记在心。1949年以后就未曾见过了,似乎有某种失落感。

1949年以后,在实行婚姻自由、婚姻自主的同时,大力提倡喜事新办、婚事简办,为的是避免翻身了的人们因大操大办婚事再受穷。以往穷苦人家由于操办婚事而欠下难以还情债务的现象屡屡发生。那年头,穷人家办婚事,虽然也收礼,但穷亲友送的礼也薄,往往入不敷出;相反,富人家办喜事,富亲友送的礼也厚,越是大操大办越发财,就像当下一些官宦人家喜事大办可以大发横财一样。

自从实行婚事简办,传统的婚俗礼仪也随之消失了,新娘不再穿大红绣花衣,也不再穿红绣鞋,不再盖盖头,也不再坐轿子,新郎也不再穿长褂,新郎新娘不再行四跪八拜的大礼。婚俗的变异可谓是与时俱进,这种变异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迎亲的车辆越来越高级,以张扬气派;其二是婚宴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增加收入。

面对传统婚俗礼仪的消失殆尽,我不由得发起思古之幽情。我想,传统婚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民族凝聚力,传统婚俗中掀盖头、行大礼等形式是传统婚俗的突出表现,值得传承和发扬。当今韩国人的婚礼不是保留了穿婚服行大礼的传统吗?西方人不是一直延续着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习俗吗?

一个数典忘祖的民族何来强大的凝聚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