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淨水齋主:寶馬迎親引發的聯想

 2011-12-15 01: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2月5日早飯後,走出家門就遇上喜事,小區的直道上停著一溜子寶馬,寶馬前面還停著兩輛非寶馬的彩車,當然比寶馬還要高級得多,那車型反正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哦!現在辦婚事真是愈來愈闊了。

我剛剛走出小區一會兒,就聽到震天價響的炮聲(不是普通的鞭炮聲),我想迎親車隊大概起動了。果不其然,我在馬路上沒有走出500米,車隊就浩浩蕩蕩地從我身旁開過了。

望著漸漸遠去的車隊,我耳旁似乎響起《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民歌.王洛賓根據烏孜別克族民歌《卡拉卡西烏開姆》改編來的,這首民歌反映的雖然是烏孜別克族的婚俗。但掀蓋頭卻並非烏孜別克族婚俗所獨有。

我小時候,在安徽績溪農村曾經觀賞過許多婚禮,每次都能看到掀蓋頭的一幕。那年月,農村裡辦婚事好生熱鬧,即使經濟不富裕人家辦婚事,也用轎子接新娘。只是轎子的檔次有不同,家境好的是亮轎(除了轎門,三面鑲嵌玻璃),家境一般的是花轎,家境差的就以青轎(四面都用青色布料做成)湊合。這也和當下不同家境人家迎親車隊分不同檔次一樣。記得每逢迎親之日,辦婚事人家都會聚集很多人。抬著新娘的轎子一進村,就響起鞭炮,迎親隊伍經過的路旁都有人翹望。其實,新娘坐在轎子裡,路人只能看看迎親隊伍而已。小孩子往往跟著轎子跑。辦婚事人家門前人擠人,擠得水泄不通,誰都想目睹新娘走出轎門的那一一刻。實際上那一刻是看不見新娘容顏的,新娘的容顏被蓋頭蓋得嚴嚴實實。新娘一隻穿著紅繡鞋的腳,伸出轎門落在紅絹條上,就有伴娘伸手攙扶她出轎。這時候,鞭炮和鼓樂齊鳴,穿著大紅繡花衣的新娘,在伴娘牽引下踏著紅絹條走進堂前,穿著長褂的新郎緊隨其後。接下來就是拜堂行大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都是四跪八拜,夫妻對拜怎麼個拜法,我毫無印象。拜堂的禮儀很隆重,用我現在掌握的詞彙就可稱之為「神聖」。我每次看拜堂,心裡面都想著這樣一個問題:當新郎官最難的事就是拜堂,新郎官拜堂的一套動作一定要做得漂亮,不能在親朋面前出洋相,將來自己結婚時,事先一定要練好。拜堂之後,就是掀蓋頭了。每逢此時,我都為新娘捏把汗,就怕新娘長得不那麼好看。那年月,不是自由戀愛,好多新娘沒有見過男方的父母,甚至沒有見過要共同生活一輩子的男人,掀蓋頭那一刻,向夫家以及前來賀喜的人露真容,心情該有多緊張!畢竟沒有經過偽裝完全自然狀態的人,即使天生麗質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然而,我對傳統婚禮中掀蓋頭這種形式,卻一直銘記在心。1949年以後就未曾見過了,似乎有某種失落感。

1949年以後,在實行婚姻自由、婚姻自主的同時,大力提倡喜事新辦、婚事簡辦,為的是避免翻身了的人們因大操大辦婚事再受窮。以往窮苦人家由於操辦婚事而欠下難以還情債務的現象屢屢發生。那年頭,窮人家辦婚事,雖然也收禮,但窮親友送的禮也薄,往往入不敷出;相反,富人家辦喜事,富親友送的禮也厚,越是大操大辦越發財,就像當下一些官宦人家喜事大辦可以大發橫財一樣。

自從實行婚事簡辦,傳統的婚俗禮儀也隨之消失了,新娘不再穿大紅繡花衣,也不再穿紅繡鞋,不再蓋蓋頭,也不再坐轎子,新郎也不再穿長褂,新郎新娘不再行四跪八拜的大禮。婚俗的變異可謂是與時俱進,這種變異最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迎親的車輛越來越高級,以張揚氣派;其二是婚宴的規模越來越大,以增加收入。

面對傳統婚俗禮儀的消失殆盡,我不由得發起思古之幽情。我想,傳統婚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具有民族凝聚力,傳統婚俗中掀蓋頭、行大禮等形式是傳統婚俗的突出表現,值得傳承和發揚。當今韓國人的婚禮不是保留了穿婚服行大禮的傳統嗎?西方人不是一直延續著在教堂裡舉行婚禮的習俗嗎?

一個數典忘祖的民族何來強大的凝聚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