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杂志】综观古代拔河风貌(图)
军事训练 祈求丰年 宣扬国力
唐中宗时曾命侍臣分两边作拔河游戏,参与者甚至有宰相、驸马等。玄宗数次设此戏,比赛者达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在旁观者,皆为之震骇……
2009年7月19日台湾拔河队在高雄世界运动会胜荷兰队赢得冠军。Getty Images
拔河这项运动,对我国民众来说应该不陌生,从学生时代的运动会到社区活动,都有它的吁在。2009年的高雄世运会,台湾女子拔河项目还获得冠军殊荣,相信看过比赛的观众依然记忆犹新。
其实这项“全民运动”在遥远的古代就有,曾是水军训练、祭典活动,更是宫廷娱乐,并非近代新兴的体育项目。究竟中国古代的拔河是什么样的面貌,它有什么样的历史呢?
战国时代的军事训练
全世界第一个拔河的国家目前无法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中国在战国时代即有这项运动,而且是军队的训练课程。
当时拔河被称为“牵钩”。《墨子.卷十三.鲁问》记载,战国著名工匠鲁班曾经为楚国设计一种船战器具,名为“钩强”;藉由士兵拉扯或推拒“钩强”来控制与敌船之间的距离,并限制敌船的行动,是当时重要的水上战术。“牵钩”的“牵”字即为拉扯的意思,“牵钩”就是这项战术的训练法。
原本牵钩的训练是在水上,以篾绳代替长钩,将士兵分成两组船队,互相拉扯。后来这项训练逐渐转移到地面上,训练方式也转成单纯的拉扯,最后才传入民间,演变为元宵节与清明节的娱乐活动。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拔河是一种祈求丰年的仪式,《隋书.地理志》曾介绍荆壤地区的拔河比赛:“俗云以此(牵钩)胜厌,用致丰穣。”拔河比赛大多在春季举行,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欲得天河之水,降雨灌溉,因而日后又称其为拔河。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说,没有确实记载,但是就理由来说也有几分道理。
唐朝帝王提倡 朝野风行
唐朝开始,“牵钩”被更名为“拔河”。唐代文官封演的笔记作品《封氏闻见记.卷六.拔河》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文章提到古人拔河用篾缆,唐民则用木麻,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二朋,两向齐挽,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大致上和现在一般的拔河比赛方式差不多。
《封氏闻见记.卷六.拔河》同时描述了朝廷中比赛的盛况。唐中宗、唐玄宗对拔河皆大为提倡,允许宫女侍臣参加拔河。中宗时曾命侍臣分两边作拔河游戏,参与游戏者甚至有宰相、驸马等。玄宗数次设此戏,比赛者达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在旁观者,皆为之震骇。按此记载,拔河在唐朝宫廷中是时值暮春的清明时节相当风行的活动,因为帝王加以提倡,所以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不但民间盛行,连宫廷都很流行。
文学作品刻画入微
拔河在唐朝是相当受欢迎的体育活动,从文学作品中也可见得。最著名的就是唐代文人薛胜所著的〈拔河赋〉,文章中一段“鼍鼓逢逢,士力未穷。身挺拔而不动,衣廉襜以从风,斗甚城危,急逾国蹙。履陷地而灭趾,汗流珠而可掬。阴血作而颜若渥丹,胀脉愤而体如瘿木。可以挥落日而横天阙,触不周而动地轴。孰云遇敌迁延,相持蓄缩而已。”以及“大夫以上,停眙而忘食。将军以下,虓阚而成雷。千人抃,万人咍。呀奔走,岔尘埃。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将拔河比赛描写得有如战争一般精采刺激,十分生动有趣。
而由“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的描述可以得知,前文唐玄宗藉由声势浩大的拔河比赛,除了作为娱乐与祈雨仪式外,更是为宣扬国力的强盛。
唐玄宗作过一首〈观拔河俗戏〉诗描写拔河:“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宰相张说也有一首〈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诗:“今岁好拖钩,横衔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为拔河的景况作出注解。除祈求岁丰之外,拔河在当时也是富有政治意义的。
如今,每次运动会时,拔河总是最团结、最热闹的活动之一,比赛时整齐划一的呼吼声,颇有气盖山河之势、令人热血沸腾。没想到,这项历时已久的运动,在古代竟是如此盛大呢!
- 关键字搜索:
-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