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不止有辛酸往事,也有可笑至极的“段子”。
我已说过,文革时我正上小学,那时我已经独自坐公交车回家了,家里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安全的,不象现在,每个小学门口在下学时都围绕着大群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们等着孩子——这还出事呢!
在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坐公交车回家,孩子嘛,不小心睡过了站,结果就把我拉到总站去了(我当然记得是几路车,当时它的总站还是很荒凉的郊区、在现在的三环路上,一直没变)。
车上只剩我一个乘客,售票员把我叫醒,问到:你家是几号啊?
我会回答什么?你们永远不会猜到!
迷迷糊糊中我回答:“毛主席生日是12月26号”!
这就是个人崇拜的结果,可以忘了自己住哪里,但必须随时回答出领袖的生日!哪怕是在梦中!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和朝鲜要求有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必须先抢救领袖像是完全一致的!要不为什么会有人想学习朝鲜呢。文革至今还是让很多人着迷的,就象我看到过一个词,叫“迷人的法西斯”。有个别人仅仅是因为纳粹党卫军军服的漂亮!
“有些人死了,但他依然活着”——这句话原先我也觉得是一句褒扬的话,但是当生活阅历足够多时,我发现,这句话也适用于恶人!很多不该活着的仍然活着,而该死的却不死!
上面这个段子听起来好笑,其实很可悲,是从地狱中传出的少年呼救之声。
再说一个段子:
文革中,很时兴“忆苦思甜”,就象现在很多人说老百姓们“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一样——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该“忆苦思甜”了,想想过去的苦、再想想今天的甜,就该满足了!——这种事在文革时已经干过很多了,那就是“忆苦思甜”。
一般的“忆苦思甜”就是派几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老工人,说说过去地主资本家们如何迫使他们干活、还用皮鞭抽打他们等等。这种事听的多了就不起作用了。于是有人想出了新招:吃忆苦饭。
吃忆苦饭,就是把过去人们吃不起精细粮食,于是把棒子面和其它糙粮混合起来,做成“杂和面”,用它蒸馒头或其它面食,以填饱肚子。由于是混合的面,所以发黑。吃忆苦饭就是按照过去的“杂和面”的做法,重新复制出多种糙粮混合的“杂和面”黑馒头,分给我们吃,以体会过去的劳动人民过的是什么样的艰苦生活,再来想想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甜蜜”。
按照学校工宣队和军宣队的安排,我们和老师一起制作“杂和面”黑馒头,完成后,先是照例由老工人们诉苦,之后是吃忆苦饭,我们排队去领黑馒头,一人一个,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集体开吃。本来工宣队师傅们以为我们会难以下咽、会痛苦不堪,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过去是多么的“苦”,现在是多么的“甜”。但是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我们各个狼吞虎咽,大口吃着,似乎在吃什么天下美食。抢先吃完的同学问师傅们:还能再吃点吗?师傅们本来挺高兴:吃吧吃吧,心说正好不要浪费了。但是接着就看出不对劲了:还没吃完的同学一见可以多吃,三口两口赶快把手中的黑馒头下肚,立即跑到教师前面去再领黑馒头,本来是按人头略有富余做的黑馒头,哪里禁得住这种吃法?顷刻之间盛黑馒头的屉就见底了。工宣队尴尬不已,悻悻而回,老师们不再说话,草草收场。我们大部分没多吃到的同学只恨自己平常吃饭太慢,“关键时刻”跟不上趟。
“忆苦思甜”主办者没有想到,刻意营造的悲苦气氛,被根本好不到哪里的现状一举击破,平常本来就不少吃棒子面的我们,平常根本见不到更多种类的其它粮食(都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了),被突然出现的多种粮食的混合食品一下“改善了生活”,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状况,所以,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吃得兴高采烈,根本不象“忆苦”的样子,而工宣队、军宣队和老师们心里却象打翻了五味瓶。
自此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忆苦思甜”、吃忆苦饭了,很多同学很多年之后都在想念那黑馒头的滋味,可惜吃不到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文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