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中国的遏制通胀之战

物价新高  民众抱怨

六月份中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三年来新高。食品类价格是拉动CPI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4.4%,其中尤以猪肉价格为甚,上涨幅度高达57.1%。

物价上涨令居民叫苦不迭。在北京新民菜市场,市民告诉美国之音记者:

“物价涨得要命,都长了嘛!长得厉害嘛!(猪肉)16-17块吧,去年8块多钱(一斤),涨一倍多。”

“反正什么都够贵,关键是家里面还养着一孩子呢!”

“鸡蛋都5块多了,现在涨得太快了,前两天我买还4块多呢。”

“正经八百的的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这物价。物价涨这么厉害,国家不控制。”

刘先生对付通胀有自己的法子。他买菜不去超市,也不去普通菜市场,而专去早市。他说,他赶在早市中午收摊前买菜,一斤能便宜几毛钱。至于肉嘛,他说,就免了。

温家宝:稳定物价是首要任务

控制通货膨胀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也并非小事,其中不但有经济因素,也有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考量。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一表示,政府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面临“两难”,紧缩的货币政策固然有利于控制通胀,但也会伤害经济增长。

官员:肉价不会迅速降低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说,幸亏政府预见早、行动快,一些措施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不过他承认,仍有许多困难。就拿控制猪肉价格来说,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猪肉供给。

余斌:“猪肉的生产至少需要六个月的周期,猪的产量才能增加。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猪肉的产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只是出现了0.5个百分点的下降。但是由此就带来了57%的猪肉价格上涨。”

最近,温家宝赴陕西、辽宁等地视察,了解生猪生产情况,并于12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措施。

中国关注美国经济动向

与此同时,中国在密切注视美国的动向。余斌说,如果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余斌:“美国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带来美元汇率的走低,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对于很多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比如原油,我们去年的依存度达到了55%。”

余斌预计,CPI峰值将在近日出现,随后物价上涨压力逐渐减弱。他说,受猪肉价格上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影响,物价涨幅难以大幅下降,全年CPI涨幅可控制在5%左右,略高于4%的预期目标。

他警告说,今后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将常态化。他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依赖出口转向扩大内需,这就要提高老百姓收入,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势必会推高产品价格。

另外一方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出现小幅回落。专家预计,全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达到9.5%。

余斌认为,经济增长还应更低一点,这样更有利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学家茅于轼也认为,现在的增长率还嫌太高。他强调,中国的问题不在GDP的增长,而在GDP的质量。

茅于轼:“提高质量会影响到GDP的增长。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把GDP变成目标,别的质量的问题没改善那就错了, 非常错误的。”

不过,余斌说,随着增速的放缓,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

本文留言

作者张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