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的妻妹是山东莒县人,她早年去了日本京都留学,也算学业有成,现在研究生毕业后,在京都置房结婚,拿了绿卡。她的丈夫加入了日本籍,房子是贷款买的,合计人民币近二百万元,夫妻俩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拼命挣钱还债了。她应聘在一所大学业余教授中文,课余时间会去餐馆端盘子,间或也做一些接待国内旅游团体的业务。
日本的生活是快节奏,在街上看不到闲庭信步的人。她说,回国几个月就得回去充电,否则就会跟不上日本的快节奏生活。
去年腊月,她在日本剖腹产下一个女儿,让她领略了日本人的月子文化,以及由来已久的承受苦难的精神。产后第一餐,护士给她送来月子饭,盘子里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几片面包,西红柿,牛肉片,一杯凉牛奶。她把盘子里的东西用手机拍下来,满腹委屈,发给她母亲说:“看,这就是我吃的月子饭。”
第二天,护士来让她洗澡,她大惊失色,说,这怎么可以,刀口还没愈合,这样会伤风啊;她谎称自己不舒服,说什么也不去。第二天护士又来催促,无奈,这次护士态度坚决,她只得就范。
她丈夫是四川成都人,对护士说,在中国有坐月子的习俗,中国人坐月子要捂月子,一个月不能见风,还要大吃大补,护士听了也是惊讶不已。
入乡随俗,她在医院住了七天,天天洗澡,吃配餐。月子第十一天,有个中国旅游团的接团业务,她也风风火火的去接机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时有台风、地震、等灾难发生;由于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原因,在日本,从孩子起,就开始练就应对苦难的能力。寒冬腊月,幼儿园的孩子还穿着短裤;妈妈接孩子,所有负重都在孩子身上,妈妈空手在旁边陪同;这与中国妈妈大包小包都揽在身上的情形完全不同。这种文化的沉淀,使得日本人在灾难面前,表现的达观镇定,以至把生死看得很淡,把苦难埋在心里。
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曾著文说,日本人普遍有着一种悲剧情结,在灾难面前他们不似别的国家的人那样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日本人多表现的是悲伤和无奈,更多的是冷静、达观镇定,这主要是他们文化中沉淀了太多的悲剧因子所致。日本人不像中国人一样把死看得很重,他们淡然对待死亡,也不惧怕死。
由此,就能解读了日本“3.11”大灾难中,“福岛50壮士”泰然赴死的壮烈;50壮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安全,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了自己,这是日本人应对苦难精神的最鲜明写照。
点击论坛原贴
- 关键字搜索:
- 随笔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